本篇文章979字,读完约2分钟
中国家电零售业已经进入“后金融”时代了吗?我们主要通过对财务模式相似的两大家电零售商国美和苏宁的分析来回答这个问题。
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中国家电行业成为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其销售模式也迅速从自建销售渠道和商场转变为以专业家电连锁经营为补充的自建销售渠道。
随着制造业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国美为代表的一批家电零售商(市场、信息和评论)迅速做大做强,成为家电制造商销售渠道最重要的竞争对象。在这种情况下,家电制造业的竞争更加激烈,而零售业更有可能控制和利用它。黄光裕作为家电零售业的代表,以极低的成本占用了上游厂商的资金来扩大连锁店的数量,在中国零售业领域写下了一个不可多得的传奇。
从国美的报告中,我们发现2004年国美有144家连锁店,2008年高峰期有856家,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0%。根据2006年至2009年的财务报表,约60%的总资产来自短期负债,其中短期贷款只有约1亿,而其他流动负债达到约150亿。长期负债保持在3亿英镑左右。国美使用相对较高的杠杆率,其股本乘数达到3至3.5的原因主要是上游制造商应付的金额。以上数据显示,国美的资本来源主要是负债,负债主要是上游厂商的应收账款。
黄光裕在2008年被捕对国美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国美被迫收缩战线。从国美电器2009年的财务报告中可以发现,国美电器连锁店的数量从2008年的856家下降到2009年的726家,下降了18%,与之前50%的年均增长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长期贷款和股权不变的情况下,短期贷款从2008年的1.7亿元增加到25.3亿元,但资金没有用于生产经营,而是以现金的形式,从2008年的78亿元增加到140亿元。
通过分析,笔者认为这是由于其银行在发行应付票据时银行存款质押比例大幅上升所致,由此可以推断相关银行已经大幅降低了其信用评级。这迫使他们关闭经营不善的商店,缩小战线,减少开支,积累现金。这看起来像是准金融快速扩张的逆转。至少,国美的财务模式受到了严重冲击。那么,未来金融还有未来吗?是不是因为核心人物被捕,我们才唱了这么多年?要回答这个问题,只看最近的财务报表很难得出结论,因为最近的战线收缩可能是国美出于防御而暂时实施的一项政策。对苏宁电器(002024)的分析也是一种财务扩张,可以更好地解释这个问题。上一页123下一页
标题:国美苏宁是零售巨头还是“类金融”大亨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7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