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47字,读完约4分钟
6月2日是ibm智能城市在上海举办峰会论坛的日子。ibm现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塞缪尔·帕米萨诺以及ibm大中华区的大多数高管都将出席。
“智能城市”是ibm“智能地球”的六大推广领域之一。
与此同时,ibm“智能地球”的一系列解决方案可能威胁中国国家安全的“阴谋论”正在流传。
这种担忧源于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4月9日在《2010年经贸形势报告》中的一句话:要大力发展3g、物联网等新兴产业。“有必要启发外国的新思想和新战略,并保持警惕”。
李的讲话与去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政策研究所作的“对ibm“智能地球”的认识和思考”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的思路基本一致。
这是报告的要点:“智能地球”可以大大提高效率,“但美国试图利用其信息网络技术来控制各国的经济。”在中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时,我们必须保持警惕,不要受他人控制。”
ibm全球企业咨询部运营战略首席顾问白立新博士在山东会见时表示,智能地球项目在中国的推广难度很大,国家并不认可,这也显示了这一新战略的巨大影响力。然而,涉及国家安全的问题总是存在的,因为互联网本身就有这个问题。这不是ibm造成的,也不是ibm能够解决的——IBM只是一个商业组织。
阴谋论
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推广中心(csip)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直属机构,负责国家软件与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为中国软件(600536)和集成电路行业及企业的发展提供平台服务。其目标之一是成为政府决策的支持平台。
一位参与起草报告的人说,这是一份内部交流的非机密材料。当初之所以起草这份材料,是因为物联网是当时的热点和研究重点,但他拒绝透露工业和信息化部高级官员对这份报告的反馈。
这份8500字的报告肯定了ibm的“智能地球”概念符合中国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进程,但也认为ibm的“智能地球”概念是“精心策划、充分准备和精心部署的”。ibm的一系列里程碑式的概念都是关于销售ibm自己的软硬件产品和解决方案,这是一个更高层次的营销策略。
原因是ibm确信在智能地球的技术实现领域没有竞争对手可以超越它——实现智能地球愿景的关键技术:传感器网络、云计算、超级计算、软件服务、数据集成和挖掘都是ibm的技术优势,ibm已经建立了一个没有竞争对手的信息技术生态环境。
lbm“智能地球”最实质性的思想和根本目的是为金融、电信、能源、制造、交通、医疗、城市和社会信息化领域提供咨询、单一产品和一整套先进的解决方案,并通过更高层次的解决方案加快电信、医疗、交通、能源、制造等行业的产品升级。
Ibm成功说服奥巴马总统在美国实施“智能地球”并启动“787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就成为了这一论点的证据,因为ibm已经成为这一刺激计划的最大受益者之一。Ibm在中国“倡导”智能地球的战略是在中国开拓更大的市场,并为分享中国的“4万亿”投资计划做好充分准备——IBM白皮书《智能地球赢在中国》中的六大产业:智能电力、智能医疗、智能城市、智能交通、智能供应链(物流)和智能银行都是4万亿重点投资领域或资本最丰富的领域。
当然,这份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撰写的报告也肯定了智能地球对中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乃至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这与中国正在进行的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本质是一致的。然而,中国的工业信息化不能像美国那样在信息化之前完成,需要整合和发展。
笔者担心中国工业经济复苏的基础还不牢固,企业发展和就业问题需要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支持。ibm关注的这些领域是资源丰富、资金雄厚的重点行业,关系到国计民生。如果ibm凭借Smart Earth大规模获得该领域的项目资源,中国将被ibm的高附加值产品所消耗,这将严重削弱中国对国内企业的支持,影响中国经济刺激计划的实施效果。
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在这个领域,“ibm确信,在智能地球的技术实现领域,没有任何竞争对手能够超越它。”虽然“智能地球”可以带动下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但另一方面,它也可能带来新的技术壁垒的形成。目前,中国信息产业的核心,如软件(尤其是基础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集成电路(cpu、dsp等高端芯片)和互联网,一直由美国主导。尽管中国正在奋力追赶,但仍有很大差距。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IBM“智慧地球”疑是阴谋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7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