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48字,读完约3分钟
中国银行业已经意识到同质化管理模式的形成是目前银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业内专家认为,这一难题似乎难以解决,但寻求差异化管理是一种必然趋势,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5月28日举行的“2010中国银行(601988)分行管理论坛”上,各行分行监管人员和管理人员就差异化银行业务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讨论。
利率市场化仍有差距
对于差异化经营来说,利率市场化可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考虑因素,但目前中国银行业距离利率市场化的目标还很远。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张建华在论坛上指出,利率市场化是中国金融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利率对银行业有很大影响。中国银行的净息差(市场、信息和评论)是世界上最高的,因此相应的息差收入也很大。目前,它仍然保持着相对稳定的息差,这也保证了商业银行能够获得良好的空利润,但它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商业银行改善服务、创新产品和发展其他中间业务,也就是说,它对差异化经营也有一定的约束。
张建华表示,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正在推进。从1996年到现在,123个利率品种已经放开,但要实现真正的市场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前进的过程中,有许多障碍。例如,从微观主体层面来看,金融机构能否适应市场化的利率,一旦放开,可能导致恶性竞争,导致高利率和低利率贷款,导致利差收入不足以覆盖风险的局面。金融机构是否具有独立定价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令人担忧。从宏观角度看,当许多配套措施没有改革到位时,一旦放开利率管制,可能会对宏观经济产生很大影响。
与此同时,金融市场不够发达,利率仍被用作平衡利益的手段,这是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制约因素。
“即便如此,下一步还是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并通过创新一些贷款品种和金融产品逐步推进。当然,这可能不是一个很快的过程。”张建华说。
发展小微企业蓝色海洋
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认为,中国银行业迫切需要解决的是从同质化到差异化的转变。
“同质化主要表现在存贷款业务上,贷款业务比大企业更重要,这种竞争越来越激烈。”杨再平指出,银行应该从中小企业中寻找空的生存和发展之道,因为随着自身的发展,大企业将不再依赖银行,而是会从资本市场获得融资。对于银行来说,有必要从宏观战略思维和微观战术思维中寻找差异化的途径。
对此,银行管理者也认为小微企业市场是有待商业银行开发的蓝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至于具体做法,深圳发展银行深圳分行行长李周认为,作为一个小企业,必须做好连锁和装箱工作,把孤立的工作变成批发工作,特别是在强调收入成本比这一核心指标的时候。
标题:中国银行离差异化经营还有多远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7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