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33字,读完约5分钟

宁波商帮是指明清时期宁波政府所属的鄞县、奉化县、慈溪县、镇海县、定海县和象山县的商人组成的商帮。在十大商帮中,宁波商帮最晚形成于明末清初。然而,清朝以后,九大商帮相继衰落,只有宁波商帮成功实现了从封建商人到现代企业家的转型,在中国近代史上独霸商圈,至今仍活跃在商圈。孙中山先生曾称赞:“宁波人有丰富的工商管理经验。”我国每一个港口都有宁波人的事业,也就是欧洲国家,并且有许多商业足迹。它的能力和影响是巨大的,它可以首屈一指。” 宁波企业集团形成较晚,但其商业历史相当长。早在秦朝以前,这里就有相当发达的盐鱼市场。因此,在秦朝时,宁波说它是“贸易城”一词的合写体,“它是以人们在海上进行的货物贸易而命名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宁波商人曾到过青州和徐州,唐宋时期,商船曾到过海外。明代海禁实施后,宁波出现了走私和海盗团伙,徐东、知望等海盗团伙活跃于此。嘉靖年间,海盗集团受到重创,宁波商人转向国内贸易。 明朝天启、崇祯年间,宁波药材商在北京设立“鄞县会馆”,被视为宁波商帮形成的标志。后来,“浙西会馆”成立了。当时宁波商人主要活跃在北京,经营药材和服装。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海禁开放后,宁波商业帮派进一步发展。一方面,宁波被指定为对外贸易港口,浙江海关在宁波和定海设立。来自英国和日本的船只来到宁波,宁波商船也去了南洋等地。另一方面,国内港口间贩运贸易发展迅速。道光初年,每年有山东、辽宁船只600多艘,福建、台湾船只500多艘,广东船只20多艘,上海等地船只更多。宁波商人也建造自己的船只,从事贸易。嘉庆九年(1804),上海和镇海有400多艘宁波船,航行到天津和营口。这种港际贸易是宁波商业集团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宁波商人在北京、天津、营口、常熟、上海和汉口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北京著名的同仁堂是康熙八年(1702年)宁波商人乐武岗修建的,列文小说中经常提到的“四大亨”也是宁波人修建的。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宁波人在常熟创办宁绍社,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在汉口创办镇宁社。康熙年间,宁波商人大量涌入上海,如镇海的方、李等。嘉庆十四年(1809年),宁波人在上海的64家银行设立了上海金融业综合办事处,控制了上海金融业市场。当时,他们涉及的行业包括药材、服装、谷物和糖、运沙船和钱庄,这些行业成为重要的商业团伙。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开始了从封建主义到现代主义的痛苦而漫长的转型。在这一过程中,徽商、陕商、江油商、鲁商、陇右商等商业集团相继灭亡;虽然一些商业团伙暂时还很繁荣,但实际上他们正在卷土重来,比如晋商;虽然有些商人成功地改造了自己或另辟蹊径,但整个商业集团也衰落了,如广东商人、福建商人和洞庭商人;只有宁波商人迎来了他们的黄金时代。在中国社会转型中,他们从商业进入现代工业和金融业,从封建商人转变为现代企业家。宁波商人引领了中国经济的现代化。这时,宁波商人在北京、上海、汉口、天津、沙市、杭州等地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所涉及的行业包括传统珠宝业、药材业、服装业、海鲜业、沙船贩运业,以及进出口贸易、航运、日常外贸、房地产业、证券业、保险业、银行业和娱乐业等新兴行业。宁波企业集团最重要的部分是他们在上海的发展。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经济中心逐渐转移到上海。事实上,广东商人已经意识到这一点。自19世纪上海被称为“小广东”以来,上海有20-30万广东人。但真正让上海经济繁荣的是宁波人。到20世纪初,上海大约有100万宁波人。在这些人中,一些成功的商人进入了上海,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白手起家的。他们开始是学徒、伙伴、木匠、裁缝、搬运工,或者进入新的行业,或者依靠外国商人充当代理人或买办,最终成为新一代的中国企业家,成为控制上海乃至全国经济的大人物。 会馆是商业团体在该领域相互帮助、共同发展的重要组织。上海宁波商人通过会馆寻求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上海宁波商人按行业分组,建立了各种行业的会馆,如上海北京钱业会馆、肉业会馆、竹业会馆、车漆业会馆、外贸会馆、零切割业、口袋服装店会馆等。此外,还有水产行业的铜山协会、海产品行业的崇德协会、药材行业的玉宜堂、南货行业的永兴协会、珠宝行业的同义协会等。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它成为司明公所,是各行各业会馆的集合。宣彤元年(1909年),公户思明民族乡会成立,后更名为宁波帮。这些会馆对上海宁波商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朱投资的宁绍商船公司与英国太古公司、中法合资的东方公司竞争,竞争非常激烈。在濒临困境的情况下,上海宁波联谊会发起宁波同乡募捐,组织“宁绍公司船舶维修协会”,资助宁绍公司。10多万元的补贴最终使宁绍公司在这场竞争中胜出,这也带动了宁绍公司未来的发展。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成功转型的宁波商帮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7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