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10字,读完约2分钟

在澳大利亚必和必拓(BHP Billiton)之后,全球最大的铁矿石生产商巴西淡水河谷(Vale)于4月1日宣布,已与全球大多数客户达成基于季度定价的最终或临时协议。随后,澳大利亚第二大铁矿石贸易商力拓(Rio Tinto)也于9日发表声明,称正在与客户就铁矿石季度定价计划进行谈判。迄今为止,三大国际矿商已在铁矿石定价问题上形成统一战线,传统的长期合作机制将难以维持。

铁矿石价格谈判机制“长协改短约”的背后动因

必和必拓近年来的目标一直是“变长期合作为短期合同”,但回应者寥寥无几,一时无法实施。在淡水河谷和力拓的支持和参与下,本轮谈判最终朝着建立季度定价机制迈出了重要一步。分析师认为,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

铁矿石价格谈判机制“长协改短约”的背后动因

首先,供求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世界经济的逐步复苏,全球对铁矿石的需求日益增加,价格必然会上涨。在全球经济增长(尤其是新兴国家)预计将推动铁矿石需求逐年增加的情况下,三大矿商选择了一种有利于供应商利益的定价机制。

铁矿石价格谈判机制“长协改短约”的背后动因

“钢铁之家”总经理吴文章表示,如果铁矿石价格看涨,那么季度定价显然对矿山有利,如果看跌,对钢厂有利。然而,由于今年供应紧张,资源价格上涨是一个长期趋势,总体而言,加快定价频率符合当前矿山利益。

铁矿石价格谈判机制“长协改短约”的背后动因

其次,由于金融危机,铁矿石现货市场价格与长期价格的差距过大。金融危机期间,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大幅下跌,一些钢铁公司转向从现货市场购买更便宜的铁矿石。然而,当经济复苏时,需求大幅增加,现货市场价格上涨,钢铁厂选择再次以长期价格购买铁矿石。据统计,2009年的长期价格约为每吨60美元,而目前的现货价格达到每吨160美元。淡水河谷总裁罗杰·阿格内表示,现货价格与长期价格之差超过两倍的情况不能继续下去。

铁矿石价格谈判机制“长协改短约”的背后动因

在鞍钢工作多年的行业专家马忠普说,在现阶段保持年度长期合作制度对中国是有利的。除了2008年下半年铁矿石现货价格大幅下跌外,长期合作价格在大多数情况下仍有一定的优惠,年度合同也有利于钢厂成本核算和钢材出厂定价。

铁矿石价格谈判机制“长协改短约”的背后动因

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铁矿石价格谈判机制“长协改短约”的背后动因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7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