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66字,读完约2分钟
“从田野到餐桌”,在完全市场化的食品生产领域,这个“新国企”无处不在。始于2009年的新一轮变革看起来更加雄心勃勃——这一次它甚至不想让沃尔玛离开。286辆卡车在工厂大门外排队等候。大米经纪人王说,这可能是他见过的最壮观的景象。每年夏天和秋天,江西省金县一个叫文镇的小镇总是很热闹。满载20或30吨大米的大卡车在这里进进出出。车主来到这个小镇几十公里,在“中粮米业”门口排几个小时或几个晚上的队,然后带着几袋现金离开。 在江西,由农民、小贩、大米经纪人和中粮米业(成立于2004年)组成的粮食贸易链已经存在了6年。在收获季节,这些小贩会在早上五六点钟开着农用三轮车去农民家收粮,然后卖给王力可的经纪人,经纪人再把粮食卖给中粮。中粮集团是一个大客户——在2009年,他有时不得不装载42车大米到温州。 向中粮出售粮食似乎不是一件好事。从利润的角度来看,王卖一斤米给中粮赚了一分毛钱,不管他跟中粮合作什么样的粮食,中粮在收购价格上有更多的话语权,讨价还价的余地很小。 然而,王与中粮集团已经连续合作了五年。江西不是一个没有更高出价的小米厂,但王更喜欢中粮集团。 因为如果你对这个行业了解得更多,你会发现他别无选择——国有农场甚至地方政府部门也是如此。姜建慧是江西省南昌县粮食局局长。他对中粮集团的态度是“非常受欢迎的”,而以前并非如此。就在几年前,他还不能接受政府部门和公司的负责人在做生意时如此被动。但他很快发现,没有中粮,他就无法打球。 近年来,一些粮食局未能获得银行贷款,这使得姜建慧在银行面前失去了信用。但他需要钱——在购买原粮后,他必须向农民支付现金。如果粮食不能立即出售或卖给当地的小米厂,他就不能在短时间内还钱。这意味着粮食局的资金链也可能断裂。 只有与中粮集团合作,姜建慧才不必担心资金问题。中粮集团采用当日结算系统。对于像粮食局这样的大合作伙伴,在签订收购合同后,中粮甚至会根据收购所需的全部资金预付10%的粮食款。由于中粮集团的信用很高,如果愿意,它也可以作为担保人帮助粮食局向银行贷款。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标题:从田间到餐桌 中粮帝国已无处不在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7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