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92字,读完约2分钟
如果说成陕“全产业链”布局只是中粮集团西部战略的冰山一角,那么中粮集团西部战略为什么不是宁“全产业链”布局的重要棋子?
“好像一个陌生人闯进了一个热闹的家庭聚会。我不知道每个人都在说什么,我也不知道这个家里有多少故事。这时候说话很容易突然。”这是宁2004年进入中粮集团时的真实感受。
2004年,宁高宁从华润空降为中粮集团。
2006年,他提出了“有限关联多元化”和“业务单元专业化”的战略,应该说是为今天他的“全产业链”战略的全面发展铺平了道路。
所谓全产业链模式是指从种植到物流再到贸易的整个产业链。“这是一种相对成熟和有效的商业模式。中粮集团可以向其他公司学习。”宁高宁这样评论道。
经过五年的规划,在中粮集团工作了五年的宁以闪电般的速度启动了他的“全产业链”。
2009年2月,他正式接管了破产的谷物道场,进入方便面市场;随后,中粮集团相继收购、控制和建立了许多企业,并涉足生猪养殖、白酒、生物工程、果汁等领域。
新的一年伊始,中粮集团将资本触角伸向西方,继续打造“全产业链”,持续投资200亿元。
然而,在看似繁荣、各方叫好的情况下,这条开放度大、投资巨大的长产业链似乎给中粮集团和宁带来了一些隐忧。
首先,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市场已经完全放开,国际食品巨头逐渐侵蚀了中国农产品(000061)市场。面对强大的跨国巨头,国内大部分粮食企业无力反击,大部分不得不选择“兼并”或“破产”的命运,只剩下中粮、中储等少数粮食集团。
其次,在国际食品领域,中粮集团提出的全产业链模式并不新鲜。Adm、Cargill、Bunge、Louis Dreyfus等跨国粮商均采用全产业链模式。宁构建的中粮集团改良后的“全产业链”能否满足跨国粮商的既定模式?
同时,考虑到“全产业链”进一步扩大的中粮集团希望通过塑造和推出品牌,快速扩大企业规模,赢得更多消费者的认可。这两项投资对企业来说都是巨大的。相关公开信息显示,中粮集团的“全产业链”战略刚刚起步,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有了很大提高。
此外,虽然中粮集团已经拥有一些产品品牌,如涪陵、金帝、长城等。,由于中粮长期以来作为食品企业的原料供应商单一,很难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其下游品牌建设也很欠缺,产品品牌孤立分散,没有形成整体协同效应。根据相关公开数据,2008年,即便是被中粮集团视为旗舰品牌的食用油品牌福临门,市场份额也只有10%左右。
标题:中粮“全产业链”:宁高宁的冒险之旅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3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