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79字,读完约2分钟
极端天气和当地产能短缺造成的煤炭供需失衡,使得建立煤炭储备变得越来越必要。国家发改委已启动国家煤炭储备基地建设计划,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研究室主任钱平帆提出“借助数字配煤系统实施供应链管理的煤炭储备系统”将带来煤炭产业链的转型。
据了解,目前神华集团、开滦集团等煤炭企业已经开始建设煤炭储备或物流基地,泰德煤网正在建设煤炭供应链管理,包括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和SDIC集团在内的大型企业集团也在储备煤炭。
煤炭储备制度将给煤炭行业带来什么变化?这种变化的方向是什么?这对行业内的企业会有什么影响?《中国证券报》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钱平帆。
利用数字技术实现动态储备
中国证券报:中国已经拥有原油储备。为什么我们必须储备煤?
钱平帆:与世界其他主要能源消费国相比,中国有着独特的能源消费结构。在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原煤约占70%,而原油仅占20%;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占1/3以上,而煤炭和天然气仅占1/4左右。在石油消费国,建立坚实的国家石油储备体系可以有效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相比之下,在煤炭消费占绝对主导地位的中国,建立强大的国家石油储备体系是合理的,但不能认为国家能源安全能够得到保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模式不会改变,但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有所下降。中国过度依赖煤炭的现实和未来表明,煤炭是中国必须储备的战略物资之一,建立国家煤炭储备体系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证券报:与石油不同,煤炭在长期储存后会自然变质,储存过程中仍存在污染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解决它们?
钱平帆:为了使煤炭在储存过程中既贬值又升值,有必要采用“卖一补一”的库存策略,借助数字配煤技术将静态储存转化为动态储存。火电厂常用的动力煤7-15天安全库存管理实际上是“卖一补一”的战略库存。战略煤炭储备也可以采用这种策略。
然而,如果只是简单的煤炭进出,就可以实现战略储备的功能,但增加了运营成本,意义不大。如果将战略储煤场和数字配煤厂建设在一起,将战略储煤场和数字配煤厂的原料储煤场整合在一起,就可以在配煤过程中实现煤炭增值。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多家集团跃跃欲试 煤炭储备将催生产业链变局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7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