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75字,读完约2分钟

据说,每当美国发生金融危机时,口红的销量就会大幅增加。作为一种“廉价而不必要的东西”,口红可以以低廉的成本安慰大众。因此,这种“低成本产品偏好趋势”被称为“口红效应”。

不要低估中国电影的复兴

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国电影的票房飙升,创造了有史以来最高的增长率。在同一时期,全球金融危机不可避免地影响了中国,所以中国电影业的成就与“口红效应”联系在一起。这时候,这个大盛说道。

不要低估中国电影的复兴

然而,真的是这样吗?

电影“口红效应”的逻辑链条是:金融危机——大规模失业、贫困、购买力丧失——无力购买高价值的商品,转而依靠“廉价和不必要的东西”来获得心理满足——电影业就成了这种“东西”,满足了大众的需求。然而,通过对事实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21世纪中国的事实在任何一个环节都不符合“口红效应”的逻辑。

不要低估中国电影的复兴

中国在21世纪初遭遇金融危机了吗?遇到了,没有遇到。世界金融危机确实影响了中国,也影响了中国正在发展的经济秩序。然而,这并没有改变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此外,居民的实际购买力水平一直在增长——只有受到全民谴责的房地产价格严重影响了民生。

不要低估中国电影的复兴

截至2009年底,中国电影拥有36家商业影院和近5000个银幕,年票房达到62亿英镑。其中大部分是21世纪建造的数百个新工作室的5000个屏幕,在制造业集中的地区很少。它们大部分位于省会城市和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大部分位于城市繁华地段的商业中心,属于高端消费。可以看出,正是城市居民的购票维持了他们的消费能力,支撑了62亿的年票房收入。

不要低估中国电影的复兴

中国电影产业的复兴是电影产业超卖和反弹的客观规律,是电影人辛勤工作的可喜成果,也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伴生现象。尽管电影业仍有许多问题,任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中国电影人已经找到了一条清晰的道路,正通过脚踏实地的工作改变着自己的命运。中国电影不是传说中的“廉价和不必要的东西”。

不要低估中国电影的复兴

赵(作者是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标题:不要低估中国电影的复兴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8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