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51字,读完约4分钟
“中国市场非常不同,商业模式也不同。”这一次,思科集团总裁钱伯斯的备忘录终于写下了这篇文章。 然而,这份备忘录带来的是“调整中的混乱”。面对华为等中国企业的竞争压力,钱伯斯希望调整其在中国的业务。因此,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中国的结构进行了两次调整,甚至派出了“钦差大臣”来监督战争。 钱伯斯打算增强中国的实力。思科表示,从2010年2月开始,思科将把亚太地区和日本重新划分为三个区域。前亚太地区的Mainland China、香港和台湾将组成一个独立的思科大中华区。 思科集团派出的“帝国特使”吉姆谢里夫出任思科大中华区董事长,思科中国区前总裁林正刚出任副董事长,几近“半退休”。思科亚太区前总裁陈世伟担任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负责销售和营销。 两队两队的人。因此,管理上越来越混乱。不过,内部员工也表示:“思科中国3.0办公室没有模板,没有人知道会发生什么。现在是一个过渡期。” 思科独特的全球架构 事情可以从林正刚的微博上得知。 去年年底,圣诞节前,林正刚播放了最热门的微博。这不是玩的重点。许多人都这样做。然而,玩得越多,花大量时间在微博上只会吸引注意力。 不久之后,一位博主评论道:“林正刚花这么多时间在微博上,思科中国很容易吗?” 此时,林正刚仍是中国的总裁,负责销售业务。然而,2010年1月12日,思科宣布重组其在亚太和日本的组织结构,这是一年多来的第二次重组。在这次重组中,林正刚完全离开了销售这一核心业务,只负责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发展战略。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林正刚可以长时间在微博上发表文章。 事实上,思科中国一年多来的两次重组过程如下:2009年1月13日,思科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施瑞富向外界宣布了思科中国的深化发展战略——围绕“鼓励创新、合作共赢、培养领导力”三大方向,实现了思科中国向思科中国的转型。 史瑞富还宣布,思科中国总裁林正刚被提升为思科中国副董事长。林正刚不仅将继续负责思科在中国的销售和营销业务,还将参与思科在中国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并负责思科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相关项目。 当时,有人认为林正刚已经“半退休”了,“钦差大臣”石瑞富来到了中国。 当时,思科对外宣传的重点是提升思科在中国的战略地位,并在垂直管理中增加了“中国总部”的设计——“这是思科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思科中国公共关系部负责人张赟对业内人士表示:“以前,林正刚一直负责大中华区的销售业务,其他业务由各条线向上级汇报,这就是垂直管理。”在横向管理方面,施赖弗是美国总部负责中国业务的人。这一次,他只是从美国总部搬到了中国上海。这仍然是他的管理,但地理位置已经改变。” 施莱弗是思科中国的一个重要变量。 众所周知,外国it公司在中国的框架主要是矩阵管理。但其中,纵向管理是主要的,横向管理是辅助的。 “需要横向合作,但向上级报告是主要任务。”根据思科员工的说法,多年来一直被继承的思科管理层已经发生了变化。经过2009年的调整,思科中国的员工不仅向上级汇报工作,还非常重视在中国的横向管理。 “开始加强横向管理。”但此时此刻,横向来看,仍然只有石瑞富这个级别,甚至林正刚也应该向石瑞富汇报。思科中国重组后,各部门应继续向美国圣何塞的前部门负责人汇报,并向思科中国董事长史瑞富汇报。思科中国业务包括营销、R&D、制造和供应链管理、融资、服务和企业发展等。整合后,这些部门将加强横向沟通,而不是纵向汇报。 然而,今年,也就是调整后的一年,思科中国这个相对稳定的架构再次受到挑战。上一页123下一页
标题:一年两重组 思科中国双线管理乱局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8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