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55字,读完约4分钟
尽管中国钢铁协会坚决抵制,但铁矿石年度定价模式是不可持续的,铁矿石价格越来越接近现货价格是不争的事实。在这种变化下,国内钢铁行业将重新洗牌:大型国有企业将不再享有长协矿的成本优势,而曾经在政策调整和长协机制的差距中幸存下来的民营钢铁企业可能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已经使用了40多年的铁矿石长期价格机制最终失败了,并在毫无疑问的一年后面临“生命的终结”。 自4月份以来,铁矿石谈判的消息一直对中国钢铁企业不利。在中国钢铁协会的努力下,铁矿石价格一年比一年高,没有任何下降的迹象。 就在今年的谈判陷入僵局之际,三大矿山(巴西淡水河谷、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和力拓)相继宣布铁矿石供应价格将采用季度定价模式。虽然中国尚未接受,但坚持长期联合机制无疑是困难的。 这是中钢和工业和信息化部不愿看到的结果。但对于中国的民营钢铁企业来说,这可能不是坏消息。 尴尬的“老大”[h/]中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在许多方面总能稳坐世界之巅,比如粮食产量,比如轻工业产品产量,比如手机保有量... 钢铁行业也是如此,它是最大的钢铁生产商和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 然而,这样的老板是非常辛苦和吃力不讨好的,更重要的是,这第一份工作是“偶然”的。其中,除了中国对钢铁的刚性需求外,长期合作机制也有所贡献。 虽然这种定价机制现在很难坚持,但不可否认的是,它见证了过去40年全球钢铁行业的稳定发展。 在过去几十年里,铁矿石消费和钢铁产量相对稳定地增长,这使得矿商需要循环需求以确保投资收入。在钢厂,也有必要锁定生产成本,以便与下游客户保持良好关系。双方这种默契的制衡使得龙协会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几乎没有受到质疑。然而,自2002年以来,随着中国铁矿石需求的快速增长(2009年进口量已达6.2亿吨,占全球铁矿石贸易量的70%),全球铁矿石需求的重心开始向中国转移。这不仅改变了全球铁矿石市场结构,也动摇了传统定价机制的基础。 这种摇摇欲坠的力量主要来自两个层面:首先,中国近年来为保持经济稳定增长而推出的经济刺激计划导致钢铁需求激增;第二,三大矿已经发现了这种刚性需求,并不担心铁矿石价格上涨。 幸运的是,国有钢铁企业实际上对铁矿石价格不敏感。首钢发展研究院前副院长戴国庆表示,国有钢铁企业并没有把实现利润,尤其是社会或行业的平均利润率作为企业考核的主要标准。根据他的解释,这些企业的主要股东政府并没有给它们这样的任务。除少数企业外,大多数大型钢铁企业普遍关注以下问题:如何升级产品、国内(甚至国际)领先产品、设备现代化、环境保护和工人利益等。只要现金流能够保证业务需求,利润就很少会被放在第一位。在产量问题上,他们更关心的是如何扩大企业的市场份额。“如果他们都知道这样做的结果,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供应过剩和市场萧条,那么他们只关心如何在残酷的竞争中领先,避免‘先被狼吃掉,后慢慢跑’的命运。这也决定了大型国有钢厂扩大生产的冲动,这将不可避免地扩大中国钢铁生产的供应和上游产品的需求。” 不幸的是,铁矿石供应商已经知道了这种情况,三大矿山实际上已经找到了铁矿石涨价的答案。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总结称,如果中国想要保持高经济增长率,将不可避免地需要进口大量铁矿石等基础原材料。卖方抓住中国的需求,根据中国政府领导人的政治承诺,绑架了铁矿石价格。中国的铁矿石市场被绑架了。这也意味着中国已经失去了进口铁矿石的定价权。 在这种情况下,当中钢协试图以相对较低的价格和稳定的价格挽救谢场矿时,三大矿宣布将陆续采用季度定价模式。上一页1234下一页
相关主题:
2010年铁矿石谈判
标题:长协价难以为继钢铁行业面临洗牌 民企或扬威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8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