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23字,读完约2分钟
新华社杭州4月24日电人工耳蜗是打开聋人听觉世界的关键,但其市场长期被昂贵的进口产品所垄断。记者从24日在杭州召开的全国人工耳蜗植入研讨会上了解到,国内人工耳蜗的研发和临床验证进展迅速,有望打破国外商品的垄断,使中国2780万聋儿享受到价廉物美的产品。
本次研讨会由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主办。听力领域的100多名顶尖专家就国内人工耳蜗研发和临床验证的现状、人工耳蜗新技术和发展趋势、手术适应症和并发症等进行了深入讨论。
会议主持人、复旦大学附属耳鼻喉科医院副院长、上海市听觉医学临床部主任迟教授表示,目前,国内人工耳蜗正加速产业化,预计价格仅为进口产品的一半。
人工耳蜗手术是帮助重度耳聋患者恢复听力的唯一有效手段。据统计,中国有2780万听力障碍残疾人,其中重度听力损失者超过300万人,每年约有3万名重度听力损失的聋儿出生。自1994年以来,在中国已经进行了10,000多次手术。目前,中国有数百名医生有人工耳蜗植入的经验。
然而,中国的人工耳蜗技术基本上依赖于价格昂贵的进口产品,这让大多数患者望着外国而慨叹。北京友谊医院的张道兴教授是中国人工耳蜗手术方面最专业的专家,已经做了1800多例手术。他告诉记者,人工耳蜗市场被美国、奥地利和澳大利亚的企业垄断,产品单价不低于10万元。国产耳蜗将有效压低耳蜗价格,降低手术门槛。
在本次研讨会上,迟教授报告称,目前,国内人工耳蜗正沿着自主探索与改造、海外华人自主研发、国内企业合作等不同模式发展,吸引了国内外一流专家参与研发、国外研发与国内生产,形成多点开花的局面。
记者从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了解到,《全国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规划(2007-2015)》提出了2015年中国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的目标:“新生儿听力障碍儿童助听器(含人工耳蜗)率为90%;听力障碍者对听力保健和康复知识的知晓率达到60%。迟表示,国内人工耳蜗的研发、生产和应用将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巨大推动力。
标题:国产人工耳蜗研发生产进展迅速 有望打破洋货垄断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8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