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60字,读完约4分钟
到2009年底,“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取得成效。然而,中国仍有许多地区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在“十二五”规划中,如何更好地解决中国的环境问题?就此,本刊专访了环境保护部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司司长赵。
经济观察: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立军曾经提到过“十二五”期间减排的想法。他建议将氮氧化物和氨氮纳入减排目标。为什么这两种污染物应该包括在目标中?
赵华林:氮氧化物主要是指空气体中的氮氧化物,如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城市大气中的这些气体大部分是燃烧产生的,例如燃烧煤和燃油。除了氧气之外,空气体还含有大量的氮气供我们呼吸。只要与空气体接触有燃烧行为,就会产生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是有毒气体,会导致酸雨和光化学烟雾。同时,它还会刺激我们的呼吸道,使我们很容易患上呼吸道疾病,如感冒。
现在我们正在研究氮氧化物的控制目标。这些气体来自许多方面,这是简单的工业处理无法解决的,但工业处理仍然是减少氮氧化物的一个重要方面。
发电厂的反硝化作用也将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首先,环境影响评价可用于控制源头,促进电厂脱硝设施的建设。没有脱硝设施,环境影响评价无法通过,新项目无法启动。第二,在脱硝方面,我们也在研究补贴电厂,但补贴的脱硝价格不会超过目前的脱硫价格,即8%至1分钟。
除了发电厂,水泥行业也是一个需要重点处理氮氧化物的行业。以前,由于立式转炉的高污染排放,大多数企业被改造成了转炉。虽然改造后二氧化硫的排放达到了标准,但由于进气量的增加,即燃烧过程中有大量的空气体进入,这些炉膛的氮氧化物排放大大超出了控制范围,所以下一步,
工业氮氧化物的排放量仅占总排放量的三分之一,其中三分之一来自汽车。随着“十二五”减排目标的发布,各省市将出台黄标车限制和淘汰机制,同时提高车辆排放标准,重点解决燃油标准与车辆排放标准不同步的问题。
刚才我们谈到了空气体中的污染物,而氨氮是水中的一种污染物,对水环境危害很大,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因素,直接毒害水中的鱼类和其他生物。氨氮污染也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如人畜粪便、化工、冶金、焦化、制革、化肥等行业的工业废水。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关注这些行业的污水处理,并对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实施更严格的总量控制。
经济观察:我们在湖南等地看到了重金属污染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什么这些污染物不包括在约束指数中?
赵:上述两种新增污染物是我国普遍、大规模、大范围的严重污染问题。除了这些主要污染物,中国确实存在一系列污染问题,主要集中在金属、pops等方面。这些问题具有区域性特点,需要在存在这些问题的地区单独对待。应充分考虑区域差异,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全面控制。
具体总量指标和减排比例将充分考虑区域环境容量、排放基数、排放强度、项目减排能力、gdp增长率、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重点项目建设等实际情况。经过反复计算,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进行总体部署,最终将确定一个合理的值。
经济观察家:你如何看待总量控制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赵:我们建议实行总量控制,先计算污染物总量,然后进行持续减排,考核指标要明确,这样才能保护环境,逐步提高环境质量。事实上,这是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在十一五规划中,我们提出了减排10%的目标。如果我们在“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减排10%左右,到“十三五”末就可以实现减排30%以上的目标,环境将得到显著改善,总量可以根据环境容量进行控制。
“十二五”期间,我们最关心的是用环保减排目标来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也可以说,环境保护优化了经济增长。
任何环境友好、绿色高效的经济增长模式和技术结构都将被取代。环境保护将在优化经济增长方式中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此外,我们将从税费方面加强对环境污染产品和企业的控制和监管。
标题:环境保护倒逼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8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