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68字,读完约7分钟

三鹿的意外破产意味着恒天然8.64亿元的投资全部流向了水漂。恒天然从投资三鹿的失败中学到了什么?

由于三鹿集团的三聚氰胺事件,恒天然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作为新西兰最大的跨国公司和世界第六大乳制品巨头,恒天然曾持有三鹿集团43%的股份,但在中国似乎“不为人知”。

投资三鹿挫败的教训 恒天然抢控奶源

然而,“三聚氰胺”丑闻带来的“廉价”曝光并不是恒天然想要的广告方式。三鹿最初被恒天然视为其在中国投资的“先驱”,但意外地以“但在他能征服之前,他已经死了”而告终。三鹿的意外破产也意味着恒天然8.64亿元的投资已经全部冲击了水漂。

投资三鹿挫败的教训 恒天然抢控奶源

对于年营业额超过80亿美元的恒天然来说,损失8.64亿元人民币的财务影响可能不大,但这使得恒天然不得不重新审视其在中国的发展战略。

恒天然在中国的战略出了什么问题?经过整整一年的思考,恒天然中国董事总经理菲利普·特纳(Philip Turner)于今年2月提出了恒天然中国的新计划——在河北省建立两个新牧场。

投资三鹿挫败的教训 恒天然抢控奶源

当蔡颖问特纳恒天然从其未能投资三鹿中学到了什么时,特纳提到了控制合资企业的重要性。因此,恒天然在建设牧场时,会将对牧场的绝对控制权作为先决条件。

投资三鹿挫败的教训 恒天然抢控奶源

不容易起步的“玩家”

恒天然的情况就像一个外国人面对一道美味的中国菜,但他不知道如何使用筷子。

很难相信恒天然未能投资三鹿是因为它对中国乳制品市场“绝对陌生”。

恒天然与中国的关系可以追溯到1972年中国与新西兰建立外交关系,当时中国派出代表团访问新西兰乳品局(恒天然的前身之一),恒天然从此开始向中国市场提供婴儿奶粉。

投资三鹿挫败的教训 恒天然抢控奶源

在过去的20年里,恒天然一直是一个能忍受孤独、不容易起步的“玩家”。当1993年第一轮对中国乳业的投资开始时,国际乳业巨头卡夫、帕尔马拉等。所有人都用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而恒天然却选择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并无动于衷。恒天然的备用策略后来被证明是正确的,因为卡夫和帕玛拉特都没有在这轮投资中成功。

投资三鹿挫败的教训 恒天然抢控奶源

当外国乳制品巨头感到沮丧的时候,中国本土乳制品公司正在迅速崛起。然而,恒天然只看到中国乳制品企业从幼稚走向成熟,但它仍未做好面对中国本土乳制品企业的准备。恒天然已将自己定位在产业链的上游,并为当地乳制品公司提供原料奶粉。从中国进口的奶粉中,70%来自新西兰,60%由恒天然提供。

投资三鹿挫败的教训 恒天然抢控奶源

然而,进口仅占中国乳制品市场的10%。随着中国乳制品市场以两位数的年增长率持续扩张,恒天然再也找不到满足于其进口商角色的理由了。恒天然的业务主要包括四大业务:牧场、原料粉进出口业务、餐饮业务和乳制品消费业务。四大企业已经实施了整个乳制品产业链,并希望在中国有一个“从奶牛到消费者”的完整产业链计划。2000年,恒天然最终决定在中国投资真金白银。在考察了伊利、蒙牛等国内乳制品企业后,恒天然最终选择了擅长奶粉加工的三鹿。在与三鹿的合作过程中,恒天然也延续了一贯的谨慎作风,用了五年时间来协商其在三鹿的投资。

投资三鹿挫败的教训 恒天然抢控奶源

根据合作计划,恒天然持有三鹿集团43%的股份,占据三鹿集团七个董事会席位中的三个,并且只派出一名财务代表参与管理。

投资三鹿的失败表明恒天然在乳制品深加工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但仅靠股权参与很难将自身优势落实到合作企业中。此外,三聚氰胺事件再次警告恒天然中国乳制品市场的复杂性。

投资三鹿挫败的教训 恒天然抢控奶源

然而,未能投资三鹿并没有改变恒天然对中国市场的积极看法。"中国目前是一个非常活跃和有潜力的市场."特纳告诉蔡颖恒天然预测中国将在未来30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乳制品市场。恒天然的情况就像一个外国人面对一道美味的中国菜,但他不知道如何使用筷子。

投资三鹿挫败的教训 恒天然抢控奶源

与蒙牛和伊利争夺地盘?

恒天然仍然希望有一天成为中国乳制品市场的真正领导者之一。

由于中国乳制品市场已成为军事战略家的战场,一个“小”失败不能阻止恒天然在中国投资的决心。仅次于三鹿,恒天然迫切需要找到一种新的方式在中国扎根。

投资三鹿挫败的教训 恒天然抢控奶源

正如恒天然首席执行官安德鲁·费里耶(andrewferrier)曾向媒体承认的那样,新西兰的鲜奶生产正在放缓,生产成本正在上升,而中国已被选为恒天然在新西兰以外的首要市场。

投资三鹿挫败的教训 恒天然抢控奶源

事实上,恒天然已经加快了在中国的投资。与第一次在中国投资(持续10年,谈判5年)相比,恒天然的新牧场建设计划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内就发布了。

恒天然仍然希望有一天成为中国乳制品市场的真正领导者之一。特纳告诉蔡颖记者:“我们非常愿意在中国建立一个从奶牛到消费者的产业链”,但这有多容易呢?国海证券的乳制品分析师刘金虎分析说:“中国乳制品品牌和渠道的整体情况已经确定。如果恒天然想与蒙牛和伊利争夺这块土地,它不是已经死了吗?”

投资三鹿挫败的教训 恒天然抢控奶源

然而,恒天然从唐山汉沽牧场的成功运营中获得了灵感。汉沽牧场由恒天然和三鹿于2007年4月共同投资建设,投资3000万美元,分别持有85%和15%的股权。三鹿破产后,其15%的股权于2009年5月8日被首创农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首农集团”)拍卖,首农集团是三原股份的实际控制人。

投资三鹿挫败的教训 恒天然抢控奶源

因此,尽管恒天然在投资三鹿的战斗中遭受重创,但正是这种暴跌让恒天然清楚地认识到,尽管中国乳制品市场竞争激烈,但安全优质的牛奶在中国仍供不应求。消费者正在慢慢觉醒,越来越关注他们喝的牛奶是否安全和有营养。恒天然正试图为高端牛奶提供高质量的牛奶来源。

投资三鹿挫败的教训 恒天然抢控奶源

“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后,每个人都知道牛奶来源的重要性,甚至是获胜的一部分。”刘金虎告诉蔡颖记者,“恒天然进入牧场是正确的。不管是谁,没有牧场就没有未来。恒天然只需要先做好奶源,将来会有一定的空空间,因为用奶源作为资本真的不可能讨价还价。如果没有这样的东西,人们说,如果它被消除,它将被摧毁。”

投资三鹿挫败的教训 恒天然抢控奶源

恒天然计划在河北省新建两个牧场,便于与原有的汉沽牧场形成牧场集团,从而实现高效率的管理(如运输和饲料采购)。这两个牧场的规模与汉沽牧场相当,汉沽牧场目前有3300头奶牛,占地约35公顷。特纳还表示,河北省不是恒天然牧场计划的唯一地区,恒天然未来可能会考虑在其他地区投资建设牧场。

投资三鹿挫败的教训 恒天然抢控奶源

特纳认为,“中国的牧场将面临一场革命。”恒天然拥有领先的牧场管理储备(包括管理、经验和技术知识),渴望成为中国牧场革命的积极分子。但是,刘金虎并不同意这一点。“在所有人都知道奶源的重要性之后,外资不会这么做,而国内资本会这么做。蒙牛、伊利、光明和三元的牧场都做得很好。恒天然刚刚起步,对国内牛奶来源几乎没有影响。大部分牛奶来源掌握在国家资本手中。”

投资三鹿挫败的教训 恒天然抢控奶源

恒天然掌握了中国的一句老话“不能急着吃热豆腐”,因此它将中国战略的实现描述为“循序渐进”。除了牧场业务,恒天然仍在尽力避免在其他业务领域与当地乳制品公司发生冲突。

标题:投资三鹿挫败的教训 恒天然抢控奶源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8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