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30字,读完约3分钟

煤层气大规模市场化开发的序幕正在慢慢拉开,连接资源和市场的管网突然成为重中之重。

在这场竞争中,中国石油,国内两大煤层气开发商之一,拥有先发优势——已建成的天然气主干管道网。

在4月21日的行业会议上,中国石油天然气规划院油气管道工程规划研究所副所长杨指出,大规模生产是煤层气管网规划的前提。只有各公司、各区块协调各种气源,就近利用,将大规模气源并入主干管网,煤层气才能真正起到天然气的补充作用。

中石油欲统筹煤层气管网 发挥全产业链优势

这是最近业界密切关注的“总体规划理论”的出发点。

中国石油的煤层气博弈已经形成,而除中国石油以外的其他煤层气开发企业都有自己的考虑。

4月27日,中联煤层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联煤)原董事长孙茂元向记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煤层气管网主体应多元化。”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外资煤层气公司人士也认为“(协调)只是中石油自己的想法,最后应该由国家来协调。”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象棋比赛

作为天然气的重要补充气源,中国煤层气资源储量居世界第三位。

中国联合煤炭管理部部长李良表示,截至2009年底,中国已探明的煤层气地质储量约为2004亿立方米,煤层气累计探明率达到5.4%。其中中联煤513.98亿立方米,中石油917.47亿立方米。预计到2020年,中国煤层气累计探明储量将达到9000亿立方米。

中石油欲统筹煤层气管网 发挥全产业链优势

事实上,中国石油在2009年与中联煤分离后,加快了煤层气的开发。

中石油首席财务官周明春此前透露,根据中石油开发新能源的具体计划,到2010年底,煤层气产能将达到每年6亿立方米。到2015年,煤层气产能将达到每年40亿立方米。

中石油欲统筹煤层气管网 发挥全产业链优势

然而,扩大供应只是中石油煤层气整个产业链中的一个环节,而连接资源和市场的管网是另一个重要环节。

中石油的这场博弈已经取得了初步的实验结果。

2009年9月10日,山西沁水煤层气注入西气东输干线,日供气50万立方米,占西气东输总供气量的1%。

沁水煤层气也是杨统筹理论的范例之一。

沁水盆地可开发近50亿立方米的煤层气。除中石油外,中联煤和当地企业也参与了开采。目前,该区块生产的部分煤层气通过段石-沁水管网管道(产能30亿立方米/年)进入西气东输管道,部分依靠正在建设的通往河南市场的管道,部分考虑进入山西区域管网,部分建设lng项目。

中石油欲统筹煤层气管网 发挥全产业链优势

在此基础上,杨建议,20亿立方米以上的煤层气产量规模可考虑纳入全国管网,5亿至20亿立方米规模可建独立管道就近供应;在1亿到5亿立方米之间,可以考虑包括在其他集输管道和液化天然气项目中;在1亿立方米以下,应建设小型液化天然气项目。

中石油欲统筹煤层气管网 发挥全产业链优势

另一方面,由于近年来终端城市燃气市场的不断扩大,中石油开采和运输的煤层气不得销售。

"理论上,昆仑燃气进入的城市可以利用煤层气作为供气源."上述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表示。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煤层气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李敬明在3月底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石油已开始与一些地方政府就天然气供应进行深入讨论,下游主要依靠中国石油自己的管道。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中石油欲统筹煤层气管网 发挥全产业链优势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8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