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88字,读完约3分钟

商业模式的改变带来的工业价值的提高将支持工业估价,并将工业评级提升到“强于市场”。

中国有强大的生产能力和广阔的消费市场。纺织服装行业正从“订单加工”向“品牌管理”转变,产业价值将得到提升。

短期而言,出口的转折点和国内销售的强劲增长将成为行业估值提高的催化剂;从长远来看,商业模式的改变所带来的工业价值的提高将支持工业估价。基于上述考虑,行业评级被提升为“强于市场”。

复苏伊始纺织业 产业转型进行时

出口拐点即将到来,国内销售强劲增长

2009年,虽然行业出口没有走出低迷,但广交会纺织服装成交量反弹、服装出口订单pmi指数改善、企业订单价格上涨等近期指标表明海外需求已经企稳。据判断,2010年工业出口增长率约为5%,第一季度的增长率不排除达到两位数的可能性。工业出口的转折点即将到来。

复苏伊始纺织业 产业转型进行时

就国内销售而言,2009年国内销售增长率创下新高,超出市场预期。在2010年通货膨胀适度的背景下,行业的国内销售有望强劲,增长25%,接近2008年的水平。

复苏伊始纺织业 产业转型进行时

商业模式转变与产业价值提升

中国不仅有强大的服装生产能力为全球消费者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而且有广阔的消费市场孕育品牌。同时,可以利用国际品牌抢占中国市场的机会,获得代表国际品牌的机会。中国纺织服装业正在从“订单加工”向“品牌管理(制造商品牌、设计师品牌、零售商品牌和特许品牌)”转变。

复苏伊始纺织业 产业转型进行时

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第三次全球纺织服装产业转移中,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纺织服装产业的制造中心,订单加工首先成为中国纺织服装企业采用的主要经营模式。具体来说,外国制造商设计并提供样品,而中国纺织和服装制造商根据要求生产产品并收取加工费。这种模式也称为oem模式。

复苏伊始纺织业 产业转型进行时

20世纪90年代,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的加工制造技术日益成熟,开始参与服装面料或款式的设计和开发。业务模式从原始设备制造商转变为更高层次的订单到订单处理模式——odm。

复苏伊始纺织业 产业转型进行时

与此同时,国内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不断提高,这催生了制造商品牌模式(制造商创造的品牌称为制造商品牌)。

2000年后,中国纺织服装消费进入快速增长阶段,设计师品牌(设计师打造的服装品牌)专注于产品设计,零售商品牌(专业零售商自有品牌)和特许品牌(品牌代理商)快速增长。

复苏伊始纺织业 产业转型进行时

从订单加工到品牌管理模式的转变从产业链的角度向下游延伸,即将产品设计、品牌运营和终端零售环节纳入产业链。从价值的角度来看,它是附加值的增加。根据代表性上市公司的经营数据,订单处理模式的公司毛利率不会超过20%,经营利润率一般低于10%。然而,采用品牌管理模式的公司毛利率可以达到50%以上,运营利润率甚至可以达到30%以上。

复苏伊始纺织业 产业转型进行时

以终端价格在400元(含税)的中档服装为例,制造商加工环节、品牌批发环节和品牌零售环节获得的价值分别为10元、30元和55元,分别占产品终端价格的3%、8%和14%。产业链中产品设计、品牌运营和终端零售的价值远远高于加工制造。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复苏伊始纺织业 产业转型进行时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5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