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85字,读完约4分钟
根据tcl公司(000100)(000100.sz)的最新业绩报告,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tcl售出841.9万台液晶电视,同比增长101.21%。这也是tcl近十年来在液晶领域最精彩的财务报告。然而,辉煌的表现只能代表过去。在tcl董事长李东生看来,当务之急是平板电视产业链的纵向整合,更直接的是国内液晶面板的核心布局。1月16日,由tcl集团和深圳市沈超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各投资50亿元人民币的华兴光电项目如期在深圳开工,该项目已成为目前中国最高代的tft-lcd生产线之一。在接受《南方日报》采访时,李东生表示,希望带动产值超过1000亿元的显示产业集群进入华南市场。
“现在的竞争是快鱼吃慢鱼”
“现代竞争环境是一个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的世界。”经历了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后,李东生感慨地表示,tcl之所以能够在严峻形势下相对平稳地度过金融危机,保持平稳增长,正是因为它对产业形势的变化高度敏感,把握了产业升级转型的关键点。
最新的tcl财务报告显示,在全球经济稳步复苏的背景下,tcl集团的液晶电视和手机销售继续快速增长。液晶电视年销量842万台,同比大幅增长101%,增速远高于同行;手机年销量达到1612万部,同比增长18%,实现持续稳定增长。其中,中国液晶电视机销量同比增长216%。2009年12月,中国市场同比增长87%,网络电视成为中国最畅销的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70%,同比增长83.5%。同时,tcl当月海外市场表现尤为突出,整体增长165%。
尽管液晶面板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传统阴极射线管电视的比例每月都在下降,这是很自然的。根据tcl的公告,2008年,tcl在全球销售了1000多万台crt电视,2009年只剩下586.4万台。据业内人士分析,平板电视逐渐取代crt电视已成为彩电行业的一大趋势。对于tcl来说,“快鱼吃慢鱼”的压力依然存在,关键在于其在crt电视业务上的管理能力。
坦率地说,“你必须时刻保持警惕。”
为了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更快更好地激活tcl,李东生承认他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其中,开放彩电上下游是李东生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下做出的重要决策。
记者注意到,受国内液晶电视销售快速扩张的影响,解决上游面板问题已经成为许多彩电厂商需要面对的问题。尽管中国BOE的第六代生产线将于今年10月投产,但大中型液晶面板的资源仍需由人来控制,除非新一代液晶面板生产线重新建成。
用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娄勤勤的话说,“华兴光电项目是2010-2012年平板显示产业发展规划出台后的第一个高代线液晶面板制造项目,也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保持全球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
数据显示,总投资245亿元的华星光电8.5代液晶面板项目位于深圳市光明新区。该项目的设计产能为每月处理10万块玻璃基板,26英寸至32英寸、46英寸和55英寸液晶模块的年产量约为1400万块。计划于2011年第三季度投入试生产。
“通过连续几年向上游扩张,我们有能力运营大型液晶电视模块生产线,并在人才、管理经验和技术方面有相当的储备,为液晶面板项目奠定了基础。”在华星光电的开业典礼上,李东生保持着低调却不失自信。他表示,整个项目将带动上下游形成产值超过1000亿元的显示产业集群,同时有助于提升国内彩电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其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
记者了解到,由于国外企业的技术封锁,深圳作为彩电巨头,在LCD面板领域一直处于空怀特的领先地位,而自建的华星光电无疑将填补空怀特在华南地区的新一代LCD面板领域的空白,并将大力推动本地显示模块和整机行业的发展。
标题:8.5代液晶线开工 李东生:将带动千亿产业群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6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