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280字,读完约11分钟
选择标准的描述
2009年,它悄悄地溜走了,但烟雾仍弥漫在M&A市场。回顾2009年的M&A案例,成功或失败,进行中或完成,都在资本市场留下了印记。首先,M&A是一个商业活动,追求商业价值。其次,M&A的商业价值也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象,因为一个成功的M&A活动不仅是商业资源的整合,也是制度、文化和观念的整合。从这个意义上说,引人注目的M&A和发人深省的M&A都有自己的价值观。
据统计,2009年共有245项M&A赛事。在如此多的案例中,要选出M&A十大事件并不容易。每个人对M&A有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判断标准,这将产生不同的结果。本文对2009年M&A十大赛事的评选标准如下:
标准1:M&A活动反映的宏观经济背景
市场中的任何商业活动都离不开宏观经济背景,并购也不例外。从并购案例中,我们可以窥见经济的大方向,判断经济的热点,了解国家的产业政策。对未来经济的良好预期和产业政策的鼓励是企业发起并购的先决条件,因此并购活动可以反映宏观经济背景。2009年国内企业并购海外能源产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能源价格大幅下跌,随后经济开始复苏。政府鼓励企业“走出去”,这是海外能源并购热潮背后的原因。
标准二:由并购引发的对M&A模式的深层思考
根据M&A市场参与者的身份,M&A的活动可以分为国有M&A、民营M&A和外资M&A..2009年M&A的大规模活动都是涉及国有企业的并购。M&A市场中央企业的“长袖善舞”令人眼花缭乱。这种现象让人思考。我们应该实行“山西模式”还是“温州模式”?它应该是“政府主导”还是“市场第一”?如果M&A反映了市场的商业价值,我们是否应该听从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
标准3:并购引起的市场关注
并购引起的市场关注也是选择标准之一。M&A事件本身的商业价值以及对双方身份的质疑将引起广泛的市场关注,尤其是当M&A涉及到知名品牌时。2009年,腾中宣布收购悍马,这吸引了大家的讨论。对一家鲜为人知的私营企业的担忧,以及对其是否有实力收购和管理悍马品牌的怀疑,远远超出了对收购活动本身的担忧。
标准4:M&A事件的战略意义
M&A是企业实现持续增长的途径。仅从财务数据来看,M&A可以在短时间内扩大企业规模,增加市场份额,但成功的M&A远远不止于此。成功的M&A应该是企业战略价值的实现,是企业“软实力”的真正体现,真正做到“强”而不是“大”。在这方面,国内企业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还有许多期待。
五矿以13.86亿美元收购奥兹矿业
2009年2月16日,中国五矿计划收购澳大利亚奥兹矿业公司;26亿澳元(约17亿美元);
2009年3月27日,由于国防安全原因,该收购被澳大利亚财政部长斯旺拒绝;
2009年4月15日,五矿有色金属以12.06亿美元收购了澳大利亚oz minerals的部分资产,包括:老挝的赛邦铜金矿;澳大利亚的金格罗夫、世纪、罗斯贝利、杜加尔德河锌矿和塔斯马尼亚的阿维伯里镍矿;
2009年6月11日,中国五矿集团成功收购澳大利亚奥兹公司100%的主要资产。中国五矿的最终报价从最初的12.06亿美元增加到13.86亿美元。
上榜原因:国有企业纷纷收购外国能源,这往往会引发外国对安全问题的考虑。五矿集团收购奥兹矿业是澳大利亚政府首次批准中国国有投资者控股收购当地矿业企业,为未来国有企业收购海外能源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案例。
吉利收购了世界第二大汽车自动变速器公司dsi
2009年3月27日澳大利亚当地时间12: 00,吉利汽车收购澳大利亚自动变速器公司的签约仪式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政府大楼举行。
Dsi自动变速器公司是一家集R&D、制造和销售为一体的专业自动变速器公司。它是世界上仅有的两家独立于汽车企业的自动变速器公司之一。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dsi部分客户在市场上受到严重冲击。2009年2月中旬,dsi进入破产程序,其运营和生存面临着历史性的选择。福特在澳大利亚的整车企业也受到影响。吉利汽车成功收购dsi自动变速器公司后,将为dsi提供一个适合全球发展的新战略。首先,恢复福特的供应,然后将dsi产品和技术引入中国汽车行业,为中国汽车企业提供世界一流的自动变速器产品;同时,它寻求dsi在中国以低成本购买零部件的途径;为dsi的新产品研发提供资金支持,确保dsi在国际市场的领先地位。
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表示,吉利全面收购了dsi,更重要的是,吉利重视DSI 80多年来积累的完整设计和制造能力。
上市原因:这是迄今为止中国私人汽车公司最大的海外收购。此次海外并购很好地满足了吉利汽车在“自主创新、自主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上尽快扩大和提升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需要。
腾中收购悍马
2009年6月4日,四川腾中重工机械有限公司(“腾中重工”)宣布,已与通用达成收购悍马品牌的谅解备忘录。“腾中重工将享有使用悍马品牌的权利,并获得其关键的高级管理和运营团队,并将延续目前与悍马分销网络相关的经销商合同。腾中重工将与通用汽车就提供总装、零部件和材料的长期合同进行谈判和讨论。
2009年10月9日,通用汽车和腾中重工宣布,他们已经签署了出售通用汽车高端全路面悍马汽车业务的最终协议。根据最终协议的条款,腾中重工将获得悍马品牌、商标和商品名的所有权,同时有权使用生产悍马车辆所需的特定专利。买方还将承担悍马和现有经销商之间签署的分销协议。
同时,受腾中重工委托发布的新闻稿称,交易的生效取决于常规交付条件的完成以及中美两国政府主管部门的批准或审查。
这个消息一出来,立即引起了许多质疑和反对。对于这样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企业收购这样一个知名品牌,人们对腾中的财务实力、生产能力和管理能力都报有很大的怀疑和猜测,政府部门也明确表示并购案未获批准。
上市理由:这样一个“未知”的企业收购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品牌,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并购案例,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
平安收购了SDB
2009年6月13日,平安和深圳发展宣布,深圳发展银行将向平安人寿发行不低于3.7亿股、但不超过5.85亿股的股票。认购价格为董事会决议公告前20个交易日的股票平均交易价格,即每股18.26元,锁定期为36个月;其次,SDB最大股东新桥投资将其5.2亿股股份转让给中国平安协议,占SDB总股本的16.76%。根据双方签署的《股份购买协议》,新桥投资有权根据协议“选择一个或两个”,即让平安以现金支付全部114.5亿元,每股股价为22元;或者采用换股方式,即平安投资新桥发行2.99亿股h股,约占平安股份总额的4.1%(发行前)。中国平安将不迟于2010年12月31日收购新桥投资持有的SDB全部股份。中国平安保证其在SDB的股份不会超过SDB当时已发行股份的30%。此次收购完成后,平安将成为SDB的最大股东。
上市原因:a股市场成立以来最大的一次收购。对于中国平安来说,SDB的加入可以弥补平安银行的不足,增强客户粘性,进一步拓宽业务渠道,实现利益最大化。
中粮集团在蒙牛的股份
2009年7月6日晚,蒙牛乳业和中粮集团均宣布已于7月5日就股份认购达成协议。中粮和厚朴将成立一家合资公司,持有蒙牛乳业20.3%的股权,并派出三名非执行董事,但不参与具体操作。
在此次交易中,中粮和厚朴认购了蒙牛发行的新股以及金牛、银牛和牛佬的现有股份,总投资额为61亿港元。其中,蒙牛实现净利润30.58亿港元,金牛和银牛实现净利润21.03亿港元,牛佬实现净利润9.55亿港元。
此次交易后,牛根生在蒙牛的持股比例从4.40%降至3.96%,而由牛根生前次捐赠所持蒙牛股份而设立的“牛佬基金”全部售罄,持股比例从3.48%变为0。牛佬基金与蒙牛无关。
交易完成后,中粮集团作为中心企业,将间接持有蒙牛公司14.02%的股权,成为蒙牛的第一大股东。
上市原因:中粮集团入股蒙牛开创了中国食品行业最大的交易案例,宁通过资本运作提升中粮产业链。宁认为,中粮集团入股蒙牛是一项“好投资”,其结果是一个双赢局面:蒙牛拥有较大的股东,其发展将更加稳定;中粮集团获得了发展乳业的良好平台。
浙商集团借了圣亚华
2009年8月13日,圣亚华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投票通过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换届选举,意味着以浙商集团为主的新股东正式进入圣亚华,持续三年多的圣亚华重组圆满结束。
圣雅华的重组可谓“波折”。2006年,圣亚华暂停了重组,并联系了东安恒昌和青岛盛源。然而,由于各方未能就注入资产的规模、相关债务和人员安排达成一致,上述重组计划最终被湖南省国资委否决。
2007年初,中信资本和浙江省国资委控股的重组方浙江商业集团开始牵头对圣亚华进行重组。经过充分的论证和谈判,圣亚华的重组计划得以公布-
空壳:圣亚华乳业资产和其他工业资产将出售给中信资本的子公司中信卓涛,6.8亿元,生物制药资产将出售给原股东农业集团,种业资产将出售给种业领先的上市公司龙平高新;
债务重组:圣亚华公司用出售资产所得现金成功偿还了银行债务,解除了对外担保,解决了资产抵押和质押问题;
浙商集团及其一致行动者借款:亚华控股以每股3.90元的价格向浙商集团及其一致行动者和杭州钢铁集团增加117.135万股普通股,支付资产购买价456.826万元,剩余的14.69万元资产购买价由浙商集团及其一致行动者和杭州钢铁集团无偿捐赠给亚华控股。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圣亚华损失超过4亿元。同时,房地产受到宏观调控。然而,在各方的努力和协调下,圣亚华的重组于12月22日获得中国证监会的正式批准,2009年10月,圣亚华的重大资产重组完成。
通过上述重大资产重组,圣亚华成功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圣亚华成为房地产上市公司,更名为“贾凯”。
上市原因:st Yahua重组是近年来最复杂的a股重组案例之一,因为上市公司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很多,涉及多个交易对手和十多个中介机构,操作周期长。整个交易过程包括控制人变更、资产出售、债务重组、品牌保护和空壳清算、资产注入和股权分置改革等。它的成功归因于许多因素。在重组过程中,湖南省政府、资产注入者浙商集团和私募股权投资(中信资本)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各方的财务顾问(联合证券、亚洲投资顾问和平安证券)也为交易的成功做出了很大贡献。
山西煤炭工业重组
2009年4月15日,山西省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煤炭企业兼并重组的通知》;
2009年5月8日,《山西煤炭工业调整振兴规划》颁布;
2009年8月11日《关于加快煤矿兼并重组整合改造建设工作的安排意见》;
2009年8月28日,14个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深化煤矿整顿和关闭工作的指导意见》。同日,山西新闻网发布了省煤炭工业厅《关于加快兼并重组整合煤矿改造建设工作的安排意见》;
2009年11月,山西煤炭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取得决定性成果。据11个城市验收,正式并购协议签约率达到95%,并购整合单位接管煤矿比例达到85%,66%的新办煤炭企业已经进行了名称预核准。
经过整合和重组,该省的矿山数量从2,598个减少到1,053个,采矿企业数量从2,000多家减少到130家。山西省国有、私营和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比例为2:3:5。所有预留矿井将实现机械化开采,平均单井规模将达到年产110万吨。
上市理由:整合可以优化山西煤炭生产的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同时更有利于监管和预防重大事故,但整合是否必须在政府的领导下进行,这种整合是否会带来效益还有待观察。
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盘点2009年中国10大并购事件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6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