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13字,读完约4分钟
如今,在后危机时代,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集中发布的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产业振兴指导政策,正吸引着无数活跃在中国市场的风险投资家和民营企业的关注。最近,新闻出版总署2010年发布的“一号文件”让所有人都聚焦中国出版业。
新政策频繁出现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成为中国经济应对冲击的重中之重。在此背景下,出版业作为中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迎来了产业自身战略机遇期。
2009年4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新闻出版产业发展要继续深化新闻出版体制改革,打造合格的市场主体和重点企业;用高技术促进产业升级;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利用国家和区域产权交易机构;拓宽投融资渠道,引导和规范各类非公有资本有序进入新闻出版行业。
自2008年底以来,出版行业改革各方面的政策法规明显加快。通过这一系列新的政策导向变化,我们可以看到出版业的政策拐点已经出现。相信随着出版业市场化程度的逐步提高,会有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进入出版业。可以预测,国家政策层面的投资风险因素将逐渐显著降低。
盘子长得很快
根据新闻出版总署的最新统计,中国有报纸1943种,期刊9549种,图书出版单位580家,音像出版单位378家,网络出版企业195家。中国有12万多家国有、民营、外资和合资分销企业,18万多家印刷和复制企业。书籍的种类从1978年的15,000种增加到2008年的274,100种,报纸和期刊的种类也增加了近十倍。图书报纸发行总量和电子出版物种类连续五年居世界第一,印刷业居世界第三。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出版国家。
从当前出版业的发展阶段来看,中国正处于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相结合、相互交叉、相互促进的转型期。在以图书、报纸、期刊为代表的传统产业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我们看到以网络游戏、数字出版、手机出版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其发展势头已经超过传统产业。以数字出版为例,根据新闻出版总署的最新统计,数字出版产业总产值2006年为200亿元,2007年为360亿元,2008年为530亿元,2009年为750亿元,三年平均增长56.2%。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8年文化蓝皮书》指出,未来五年,超过30%的手机用户将通过手机阅读电子书和数字报纸,图书馆等机构用户购买电子书和数字报纸的规模将达到10亿元,网民和手机用户驱动的电子书和数字报纸的销售和广告收入将达到50亿元。对于那些总是看重整体市场规模、全新商业模式和行业巨大未来发展的风投/私募股权投资公司来说,中国出版业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朝阳产业。
探索风险投资/私募股权的巨大投资机会
2010年1月,新闻出版总署发布了《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进一步促进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即2010年的“一号文件”,被业内人士解读为中国出版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勾画了中国出版业未来发展的蓝图。
事实上,一向嗅觉灵敏的风投/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在春天已经悄然开始在中国出版业播种。根据零二点研究中心的数据,2009年有陈达风险投资、湖南响头等五家风险投资机构共同投资中南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4.55亿元、弘毅投资投资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等投资案例。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由于出版业在最新的《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07年修订)中被列为禁止外商投资的产业之一,人民币基金在该产业的投资优势得到充分展示。未来几年,将有更多的外资风险投资机构加快人民币融资步伐,参与中国出版业的重组和重组浪潮。
简短评论
自2008年底以来,出版行业改革各方面的政策法规明显加快。通过这一系列新的政策导向变化,我们可以看到出版业的政策拐点已经出现。相信随着出版业市场化程度的逐步提高,会有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进入出版业。可以预测,国家政策层面的投资风险因素将逐渐显著降低。
标题:政策性拐点显现 出版业迎来战略机遇期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7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