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91字,读完约3分钟

卡拉ok版权许可可能只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一小步,但也应引起充分重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直接面对问题

1月25日,中国音像版权集体管理协会(以下简称“音乐收藏协会”)大会公布了工作成果:“2007年以来,卡拉ok版权许可已在全国26个省市全面启动,音乐收藏协会已向约3000家卡拉ok营业场所发放音像版权许可证,共收到版权费1.7亿元。”这再次引起了社会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关注。

卡拉OK版权“清单”如何才能更清?

音乐作品体现了创作者的智慧和心血,因此为这些作品付费是合乎逻辑的。只有维护音乐创作者的合法权益,才能进一步鼓励和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推出更好的作品回馈公众,丰富公众的文化生活,促进文化产业的蓬勃健康发展。

卡拉OK版权“清单”如何才能更清?

然而,现实的逻辑并不那么顺畅:多年来享受“免费午餐”的中国人仍然对知识产权漠不关心,而音乐版权所有者无法应对众多的市场参与者和不断增加的版权纠纷。在这种背景下,音乐协会的努力应该说是保护中国知识产权的有益尝试。

卡拉OK版权“清单”如何才能更清?

因为这是一种尝试,所以必然会遇到困难和缺点。这也是音乐协会自2007年成立以来多次成为公众舆论焦点的一个重要原因。重点不外乎三点:监督主体、监督手段和分配方案。

卡拉OK版权“清单”如何才能更清?

监督主体的明晰度直接决定了管理的权威性。虽然音乐收藏协会是唯一的音像集体管理机构,但它是受其委托收取和管理版权费的公司,这不可避免地让人感到疑惑。除了这家公司,中国音像协会和中国音乐版权协会也参与其中,他们之间的关系让公众迷雾重重,所以音乐协会应该出面解释清楚,化解疑虑。

卡拉OK版权“清单”如何才能更清?

监管手段的多样化是行业公平的保障。无论是基于包房还是按需收费,无论是全面收费还是因地制宜,所有这些问题都将音乐收藏协会推到了风口浪尖。这实际上表明,在制定政策时,管理机构不仅要考虑客户的利益,还要包括另一方发挥中介服务的作用。欧美国家以及香港和台湾都为不同的用户设计了不同的收费方案,以满足他们的需求,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卡拉OK版权“清单”如何才能更清?

透明合理的分配方案是行业健康发展的决定性因素。3年收取了1.7亿元的版权费,但最终只有50%返还给了版权所有者,音乐协会自身运营的成本占23%,这是委托公司收取的“成本节约”的结果。如此高的运营成本大大降低了其工作效率。面对质疑,管理机构应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版权所有者和行业经营者也应积极参与“监督者”的方案制定和监督。只有这样,“ktv娱乐业主看不到名单,唱片公司看不到名单”的问题才能得到改善。

卡拉OK版权“清单”如何才能更清?

知识产权保护是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关系到国家核心竞争力。卡拉ok版权许可可能只是一小步,但应该得到充分重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要直接面对问题,科学监管,这不仅需要音乐协会的努力,也需要公众版权意识的逐步提高。

标题:卡拉OK版权“清单”如何才能更清?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7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