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81字,读完约4分钟
一些地方政府只热衷于道路建设等可见的“面子工程”和“绩效工程”。为了减少自来水等“无形”公用事业的资金投入,他们应该对成本视而不见,让运营管理单位玩数字游戏。顺便说一句,他们也可以通过提高价格来填补本应由公共财政投资的部分,并将其传递给消费者
广东省物价局最近出台了16项价格措施。为解决居民对垄断行业价格抱怨较多的问题,将建立垄断行业和公用事业成本信息发布系统,及时发布部分行业的社会平均成本数据,加强垄断行业的自我成本约束,维护消费者利益。(2月10日,“新快报”)
这个消息暂时还没有形成热点,但却是一个值得期待的“阳光系统”。因为,它针对的是那些“优越的”垄断行业和公用事业,而这些单位是信息披露最困难的堡垒。
长期以来,垄断行业和公用事业如水、电、气和公共交通的成本就像某个单位的私人“绝密”。普通人偶尔只能看到几个天书般的数字,其来龙去脉“如雾、雨、风”,使得垄断产品的价格几乎处于难以掌握的状态。因此,占据公共资源和政策的垄断行业的雇员的工资和福利被天马空公司允许,享受“垄断福利”。此外,每当某一领域的价格需要调整时,相关垄断行业总是先高调亮相,提出的“最充分理由”往往是“成本增加”,导致操作上的“损失”,以此来包装和诱导听证取向,实现其逆民意提价的“阴谋”,进而制造挥之不去的民怨。
不用说,垄断产品的成本是保密的,无论是涨价还是补贴,都是一个愚蠢的说法,公众很难接受。例如,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全国许多城市都在竞相提高自来水价格。即使国家有关部门以补偿供水成本为由,明确要求严格控制自来水价格的集中上涨,也不能阻止水价一个城市接一个城市上涨。此外,在各个城市的听证会上,几乎每个供水单位都高喊“连续亏损”,否则,如果不提价,就要赔钱,但对水价成本守口如瓶。
最近,人们呼吁垄断行业和公用事业,包括供水公司,以“晒成本”,如大风和暴雨,已一再淡化。原因是,一方面,这些单位里的“老子”是政府本身,彼此之间有一条难以割断的脐带。“老子”不愿意让“他的儿子”让公众看到裸体,即使人们喊他们的声音,他们也只会喊。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只热衷于道路建设等可见的“面子工程”和“政绩工程”。为了减少自来水等“无形”公用事业的资金投入,他们对成本视而不见,让运营管理单位玩数字游戏。顺便说一句,他们也可以通过提高价格来填补本应由公共财政投资的部分,并将其传递给消费者。
大量经验表明,成本迷雾的背后是信任危机。任何不公开、不透明和无人监管的“账簿”都会让空任由公众猜测和质疑,而且往往隐藏着不可告人的动机,如内部管理效率低下、人员臃肿、浪费公共资源等,甚至滋生腐败。客观地说,没有人不知道垄断行业单位手册中“见光”的必要性。缺少的是相应的成本审计机制和约束机制,根本上缺少的是政府层面的大力支持和推动。因此,如果物价部门真的能够推动有关信息发布制度的实施,抓紧时间把垄断行业和公用事业的成本帐目公布于众,无疑是一个取信于民、无愧于“击掌”的举措。
正如一位市民代表在深圳水价听证会上所说,“我不反对水价上涨,但我必须说服自己接受水价上涨。”核心问题是仅仅依靠旧的听证模式已经不能保证公众对政府职能部门和垄断行业单位的信任。公众对垄断产品成本真实性的质疑实质上是对行政监督的信任危机。因此,公布相关垄断行业和公用事业的成本核算不能流于形式,可以公开。
最重要的是,政府要承担起对垄断行业成本的宣传和监督责任,必须掌握“第一手信息”,解决价格成本监督检查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挤出垄断行业成本的“水分”和“杂质”,接受公众对其真实性和合理性的质疑和监督。
标题:垄断行业“晒成本”才能消除民意抵触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7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