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13字,读完约2分钟

2010年2月15日,中信证券研究部宏观团队可谓“豪华阵容”。中信证券研究部执行总经理兼首席宏观经济学家朱表示,宏观集团共有10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国内宏观,6人在京工作;另一部分是国际宏观,有4个人在中信香港工作。"研究国内宏观的六个人都是博士学位." 在朱看来,他所带领的博士生团队在理论上已经接受了系统的专业培训,但投资银行的研究人员在研究上比博士生有更高的要求。“我们也强调经验的积累。因为宏观方面还很难把握。” 除了高等教育,中信证券宏观研究团队最大的特点就是注重实地调研。朱说,宏观小组一直在跟踪中国不同地区的经济情况,东、中、西部各地区将选择一定的模型和地区进行定期观察,考察不同地区的经济变化情况。“春节后,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我们将对出口进行观察,以判断中国今年的出口形势。”他告诉记者。对投资者来说,投资银行的研究团队是一个神秘的群体。因为尽管他们服务于市场,但他们不能直接从事证券投资。外界无从知晓,但在朱眼里,中信证券的宏观研究团队是一支非常优秀的团队。“现在每个人的专业结构和专业领域都非常互补。” 由于证券业的高度市场化,包括研究人员在内的证券从业人员的流动性非常大。朱说,人员大量流动实际上是一个非常积极的方面。通过市场发现和市场人员流动,可以更合理地配置人力资源,也就是说,可以实现公司价值和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但是在中信证券的研究部门,这个行业的特点已经完全被打破了。虽然许多研究人员也是从其他证券公司招聘的,但当他们来到中信证券时,这些“擅长”流动性的医生似乎被吸引到了这里。 “从研究的角度来看,我们有一个良好的研究氛围,让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朱对团队的稳定性非常满意。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中信证券研究部的宏观团队只引进了其他人,没有一个被竞争对手挖走。唯一离开队伍的人也去了海南从政。 稳定的团队和脚踏实地的研究使中信证券的宏观研究团队专业而准确。

标题:中信证券:阵容豪华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7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