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29字,读完约4分钟

他们在监狱里的厄运可能不会改变,但是没有他们的企业将何去何从?2009年,十大倒下的企业家和十大企业家的犯罪案例将表明,企业高管的犯罪不仅会扩大对社会的危害,而且会使寻求法治市场变得极其困难。

十位企业家的2009之劫

与受人尊敬的“年度人物”和“最具影响力的商业领袖”不同,我们旨在揭露企业家犯罪的研究注定不受商界欢迎。一旦这些高知名度的商业明星进入我们的名单,这意味着他们已经失去了他们的声誉,因为他们与法律的冲突,而他们所领导的公司往往在失去他们之后处于混乱或不确定的未来。

十位企业家的2009之劫

然而,我们每年年底推出的“企业家犯罪报告”并不是一个诅咒。我们从来不认为商业界的犯罪比其他阶层的犯罪更普遍、更难控制。事实上,企业家犯罪现象已经被我们的研究所证实——相比之下,它总是一些低概率事件。2009年,与公司高管相比,不到100起刑事案件微不足道。问题在于,在这个金钱总是背负着危险名声的社会,人们更愿意接受基于生存需求的普通犯罪,而不是政府任命的腐败低效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对于那些依靠权力来保护自己财富的商业名人来说,他们更令人憎恶。

十位企业家的2009之劫

对任何个人来说,监禁都是人生中最痛苦的经历。然而,由于他们特殊的公民身份,他们的犯罪所造成的负面社会影响往往被放大成千上万倍——成千上万人的饭碗被绑在一起,没有他们,企业将何去何从?国有企业高管犯罪更像是一种癌症,它不仅侵蚀国有资产,而且侵蚀我们的经济运行主体。缺乏监管的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总是让无数纳税人不断被迫为此买单。

十位企业家的2009之劫

国有企业高管的犯罪行为引起了我们的特别关注。我们发现,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一些国有企业领导人从突然崛起到惨淡收场的周期越来越短,曾经辉煌一时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往往在几年内被扔进历史的垃圾堆。根据我们最新的调查统计,在2009年涉案的80多名企业家中,国有企业高管占据了近一半的席位,涉案金额惊人,其中大多数人在三年内犯罪。一年来,31名国有企业领导人均涉案金额超过1亿元,其中30名国有企业高管贪污受贿人均3000多万元,9名国有企业高管挪用公款人均1.4亿元以上。

十位企业家的2009之劫

我们认为,改革开放30年来,国有企业高管犯罪屡见不鲜,一些观察家甚至创造了“59岁现象”这个恰当的术语来描述人们对过去几十年来国有企业高管犯罪的担忧和思考。也许是因为我们的行政体制与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如此相似,包括一些经济学家在内的许多人都认为政府权力的渗透造成了“59岁现象”。然而,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它们背后的共同原因是,中国经济不可避免地会在多年免费的成功发展后留下缺点。多年来,我们已经证明了我们有能力保持独特的全球经济增长率,但我们国有企业的经济体制改革总是步履蹒跚。

十位企业家的2009之劫

这些失败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大多来自政府部门,官僚作风根深蒂固。一旦他们在国有企业掌权,他们不仅会习惯性地移植低效的政府组织形式,还会试图在这里重复和放大他们的欲望,即对权力和金钱的双重贪婪。另一方面,如果一个企业成为一个衙门,追随市场的创新活力将不复存在,企业高管可以充实自己,但倒霉的是员工和纳税人。

十位企业家的2009之劫

国有企业领导人应该明白,政府权力和企业权力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在国有企业中,权力只意味着责任,它必须像私营公司一样行事。在很大程度上,国有企业发展的关键不在于企业决策和高管的个人魅力,而在于国家政策支持下的垄断地位。“只要高管不是傻瓜,中央企业就能赚大钱”的说法不无道理。毫无疑问,没有任何单一的权力是防止国有企业高管犯罪的灵丹妙药。一个成功的国有企业领导者不仅要经得起市场的考验,还要接受所有纳税人的严格监督。

十位企业家的2009之劫

与数十名涉嫌犯罪的国有企业高管一样,2009年40多名民营企业家的倒台也是中国商业传奇的最新篇章。对于可能遭遇法律风险的民营企业主来说,尽快调整市场策略和盈利手段,停止寻求权力保护或购买权力来发财致富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他们在这一点上不能保持清醒,随着艰难的法治进程,将会有更多的陷阱和风险。上一页123456789101112下一页

标题:十位企业家的2009之劫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7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