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36字,读完约2分钟
春节旅游的高峰是每年,这是一个老问题。这时,铁路部门会动员群众,并且要赶时间;当然,最痛苦的不是铁路部门,而是那些急着回家的农民工。很难再买到急于返程的机票。有些人把这种情况归咎于“黄牛党”,认为是“卖票者”造成的。因此,今年铁道部出台了一项新措施,率先在广州和成都实施实名制购票。实名制对于打击黄牛党当然是有用的,但是我不明白打击黄牛党和改善门票供应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如果没有“票贩子”,火车票不会紧张吗?
回想二十年前,我在人民大学读书的时候,“黄牛党”还没有今天这么猖獗,但是每到寒假回家买票的时候,学生们都要在人大东门的售票处排一整夜的队。寒风凛冽,人们被击败了。现在情况仍然很糟糕。由此,我有一个判断,不是黄牛党让春运车票难买,而是车票供不应求。想象一下,如果春节期间缺少一百万张票,即使政府有办法让黄牛党消失,铁道部就不能增加一张票的供应量吗?
是的,这是事实。因此,我的一贯观点是,不是票贩子造成了票短缺,相反,是票短缺造成了票贩子。为了便于理解,让我介绍一个经济概念,即“消费者剩余”。什么是“消费者剩余”?根据经济学理论,如果消费者愿意为一种商品支付高价,由于价格控制,它可以低价出售。因此,在消费者意愿的价格和监管后的交易价格之间存在差异,这被称为“消费者剩余”。不要看单词的意思。如果你认为“消费者剩余”是对消费者有利的,那就大错特错了。
以火车票为例。春节期间,由于车票供应不足,比如说,一张从广州到成都的车票,如果有人想留500元,但铁道部规定只能售400元,那么100元的差额就是“消费者剩余”。这就是问题所在。铁道部最初认为价格控制是为了让消费者受益,但事实并非如此,这只是给了黄牛党一个机会。多年来,铁道部一直在限制票价,但顾客很难买到低价车票。为什么?众所周知,是铁路“内部人士”将加价卖给“黄牛党”,然后“黄牛党”将加价卖给消费者。也就是说,价格管制形成的消费者剩余不属于消费者,而是被“黄牛”和“内部人”所分割。
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假如没有“黄牛党”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7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