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64字,读完约3分钟
富士康的“跳楼”似乎给人们带来的不再是简单的悲伤。在悲痛的背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理性地分析“跳楼”背后的真正原因和可以解决的办法。
5月25日,曾投资富士康的王志刚策划工作室北京战略中心总经理任国刚在接受《中国商报》采访时表示:“富士康首先是一个巨型企业。这个企业暴露出来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的问题。相反,它们是中国当前经济发展速度与社会发展脱节背后的社会企业的要求。”
“富士康如何适应这种环境要求,做出改变,将直接影响富士康的未来命运。”
迷失在社交网络中——
当企业只关心两件事时,即“员工打卡上班”和“老板按时交钱”,员工可能会以其他方式寻求社会关注
每个去过深圳富士康龙华基地的人都知道,中国大约有30万支“制造大军”聚集并封闭在2.3平方米的土地上。这些人一般来自农村地区,受教育程度低,年龄相近,每周从事简单的机械工作约80小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彼此不认识,也没有多少交流时间,但他们保持着节奏,从宿舍到工厂,从工厂到宿舍。“很多人习惯性地把龙华当作富士康的总部,在总部之外,大约有50万名工人在富士康分散在中国各地的制造工厂里过着类似的生活。”富士康的一名员工告诉记者。
在富士康的历史上,庞大的劳动力基础曾经为其带来了引以为豪的资本:无与伦比的就业规模(机会)、高产值和可预见的税收,这也使得中国地方政府一度将其视为吸引投资的目标和竞争对象。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新生代农民的加入,这个拥有巨大劳动力基础的庞大企业开始遭遇规模挑战。
任国刚认为,在富士康日益壮大的“城市集群”中,由于城市社会功能的缺失,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不断涌现,给富士康这个企业带来了灾难。
“目前,中国有1亿多新生代农民,但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他们得不到应有的社会关怀。他们习惯了农耕时代的社会关系,祖父母,外祖父母,甚至叔叔阿姨。在家乡,家庭和睦,关系密切。似乎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城市里略显寒冷和冷漠的生活条件。”
“对于这样的问题,深圳市政府应该思考如何将政府和社会职能渗透到这个巨大的厂区。”任国刚指出。
根据企业战略管理的pest分析方法,在分析企业集团的外部背景时,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能够反映企业集团所面临的形势。在很多人眼里,拥有70万至80万员工的富士康,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社会企业,而不是一个简单的代工企业,需要更多的社会职能来干预。然而,与此同时,代工模式的独特运作模式决定了底层工人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
一位知情人士对记者表示:“许多铸造企业一个接一个地使用工人,就像切韭菜一样,而空增长极有限的工作环境让这些工人陷入绝望的焦虑之中。”“2008年的金融危机导致富士康大量裁员,随后随着经济的复苏,然而当时珠三角农民工的短缺导致了富士康人才的混杂,这也加速了社会问题对富士康的投射。”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标题:富士康缺失的社会关系群如何弥补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7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