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45字,读完约3分钟
国家电网“二把手”调任大唐发电总经理(601991),大唐发电“二把手”掌管南方电网——这一波电力行业高层管理的“大转变”有点刺眼。昨日,记者从相关渠道了解到,这种形式的交叉互动也将延伸到副部级调动。大唐的“教练组变革”不仅带来了五大发电集团“教练组职位”集体洗牌的眼球效应,也为发电企业与电网公司之间“实话实说”的高管交流增添了市场联想。然而,对于产业链上下游之间新的利益分配模式能否由此衍生,高级分析师认为,高管互动只能提供相互理解的可能性。
“亲家有理”的尴尬
在与电力企业接触时,记者注意到发电企业与电网公司之间存在较大的行业壁垒。发电企业普遍认为,电力供应链中的利益分配更倾向于电网公司。华能国际(600011)上海分公司的一位业务主管告诉记者:“近年来,电网公司的销售价格比发电公司的上网价格上涨了近8%。”"有句话说,电网公司的利润率已经超过10% . "
长期从事火力发电的赵告诉记者,电网公司目前的盈利状况根本不符合收益与风险正相关的客观规律。“从账面上看,发电企业的负债已经达到80%和90%。高负债率的资本结构本身就要承担很大的财务风险,电网公司没有风险。”
然而,有趣的是,电网公司在发电企业口中的“高回报,低风险”也有自己的困难。一些人认为,国家之所以关心电网公司,是为了弥补建设资金的巨大缺口。数据显示,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五年电网建设总投资分别为8500亿元和2340亿元。例如,2006年,年投资达到4位数,而利润只有2位数。
中国能源网副总裁、能源问题专家韩小平也在为电网公司“抱怨”。“表面上看,电网公司似乎拥有更大的垄断权和更集中的话语权,但实际上它们被地方政府绑架了。”韩小平坦率地告诉记者,世界上很少有地方政府不对输配电进行任何投资。然而,在一些地方,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保持“8”的成就,而不是支持价格上涨,电网公司正在遭受。
增进理解只是一种撤退?
从这个角度来看,作为不同的利益个体,发电企业和电网公司之间还缺乏了解,至少他们还没有形成全面准确的相互评价。“现在高层次的发电企业转移到电网公司,电网公司的高层次发电企业可以带来不同的观点,可以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缩小上下游的差距。”韩小平认为,“这至少是与现有制度相比的一种改进。”
然而,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投资与市场研究室主任曹建海认为,中央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交流主要是出于避免形成个人利益链和增加高层管理人员对行业熟悉度的考虑。韩小平并不否认,只要不引入市场化机制,相关责任之间仍然缺乏联动,电力改革要取得成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专家表示,包括煤电连接在内的能源问题非常复杂,但仅仅更换高管可能不会发挥实际作用。发电企业位于煤炭企业和电网公司的中游,处于双方的“夹击”之中,而电网公司则受到地方政府、投资成本等因素的制约。一些人认为,更务实的做法可能是探讨它是否能促进产业链在国家层面的顺利执行,以及它是否能形成一个决策和监管机构,拥有比能源委员会更大的系统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除大唐外,其他四大电力集团也面临着2008年人事变动的高潮。华能集团、华电集团、国电集团和中国电力投资集团的总经理和党委书记都发生了变化,在调整中,一人担任电力集团总经理和党委书记的做法被直接打破。
标题:发电集团“帅位”集体洗牌 电企高管为何“连轴转”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8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