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35字,读完约2分钟
——对当前中国煤化工发展的思考
不久前,“中国将暂停审批新的或扩大的传统煤化工项目”再次把煤化工推到了顶峰。 近年来,“每一种煤都要处处开花”已经成为煤化工快速发展的代名词;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押一匹马,盲目竞争”已成为各行各业谈论煤化工时的遗憾。为什么煤化工行业“发高烧”?为什么要“斜眼看着别人”?如何“顺利退烧”...打开这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加快能源结构调整的大协调下,具有重大意义和长远意义。 “每一种煤都必须转化”是有原因的 去年年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提出中国将在近几年停止审批新建或单纯扩能的焦炭、电石、甲醇等传统煤化工项目,稳步开展现代煤化工示范项目建设和投产验收评估。原则上,近年不会安排新的试点项目。 中国之所以对传统的煤化工项目“按下暂停键”,是因为它有自己的原因。 在“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引导行业健康发展”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工业协调司负责人向数十家参与媒体描述了当前中国煤化工行业产能过剩和盲目建设的情况: -产能方面,2008年中国焦炭产能利用率约为80%,电石产能利用率约为68%,甲醇产能利用率约为68%。2009年,受进口大幅增加的影响,甲醇的运转率进一步降至44%以下,约为42%。相关统计显示,2009年,全国焦炭产能增加约3000万吨;目前,中国在建电石项目有31个,产能700万吨;有25个甲醇项目,生产能力为860万吨。 据报道,这些项目全部投产后,产能过剩的矛盾将进一步加剧。 -就产业结构而言,许多传统的煤化工项目已在各地规划。与此同时,中国一些煤炭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不管技术进步、产业成熟程度和当地建设条件如何,都计划在近期建设现代煤化工项目。 据不完全统计,各地上报的煤制油项目总规模已超过4000万吨,煤制烯烃总产能达到2000万吨,煤制天然气达到250亿立方米。根据示范项目的投资和预算,这些项目的总投资已超过1万亿元。上一页123下一页
标题:“逢煤必化”为哪般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8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