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35字,读完约3分钟
编者按:在新年的3月15日之前,假、险、假、劣事件在各地被曝光,本报专门为此设立了“3月15日直通车”专栏。
2010年1月25日,上海市工商局发布了一份对上海部分羊绒和羊毛产品的监测报告,知名品牌马克华飞出现在不合格产品的“黑名单”中。
上海马克华飞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品牌部相关负责人向《中国时报》承认,上海市工商局公布的不合格产品与实际成分和标签不符,错误地将12.8%聚酯标注为腈纶。
在过去的两年里,服装、鞋帽产品已经成为全世界消费者协会投诉最多的商品类别之一。马克·华飞的“假标准门”事件将人们通常不关心的服装质量检验问题推到了前台。
三年过去了,暴风雨又来了
据马克华飞相关负责人介绍,监测报告涉及的不合格产品是马克华飞公司2009年创意都市女装的长袖毛衣,货号7294040086-092。
“这可能是采购或某个过程中的错误,导致标签上的配料标签错误。但是,面料和成衣的安全指标符合国家标准,对正常穿着没有影响。”该公司品牌部的陈向《中国时报》解释说,这次的问题是女装。“2004年女装进入市场后,销量和销量都不是很大。但是女装的品牌定位很高,我们以后一定要尽量避免这样的工作失误。”
陈还说,早在2009年11月17日,当马克华飞接到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的通知时,所有的产品已经被所有的商店召回停止销售。
同时,马克华飞创意城女装承诺,如果有消费者购买该产品,可以无条件退货到相应的专柜并全额退款。
"马克·华飞的举动被怀疑是虚假宣传,误导了消费者."北京消费者协会投诉与法律事务部主任郎丹科告诉记者,虽然服装、鞋帽的侵权和伤害程度普遍较小,但由于此类产品的基数较大,社会影响较大。“人们不必买手机或汽车,但每个人都必须穿衣服。”
“如今的服装公司将竞争的焦点锁定在服务和品牌上,往往不再关注质地。”郎丹科告诉记者,消费者无法用肉眼区分服装成分含量等“安全”指标,只能根据相关部门的检测报告来判断是否购买。
马克·华飞的“误投标门”只是一个意外吗?事实上,早在三年前,围绕马克华飞的服装质量就爆发了一场风暴,焦点也集中在商品成分的构成上。
2006年11月,广州市工商质量监督局发现马克华飞牛仔裤男式休闲裤中的可分解芳香胺超标。
随后,马克华飞将休闲裤送到国家服装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进行复检。测试结果表明,可分解芳香胺染料符合国家质量检验标准。
面对两地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检测结果的差异,当时很多消费者都感到不知所措,这件事终于过去了。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马克华菲遭遇“误标门” 服装质检体系受拷问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8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