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27字,读完约3分钟
专家表示,消费者已经失去了两个月的低油价带来的好处
昨日,中国海关宣布2月份原油进口大幅增加,推动了国际油价走势。昨日,纽约原油期货主合约在电子交易中触及每桶82美元,并继续在高位震荡。与此同时,国内石化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国内成品油价格上涨预期重现。据专家称,如果国际油价连续10天保持在每桶81美元左右,成品油价格可能会上涨。言下之意是,两会之后,国内成品油价格可能会上涨。
专家指出,之前有两个机会可以降低成品油价格,但不能调整,这使得国内消费者失去了两个月低油价的好处。
两个因素推高了价格上涨预期
最近,国际油价一直在每桶80-83美元之间波动。分析人士认为,国际原油的高位运行和石化产品的上涨都推高了国内成品油价格上涨的预期。昨日,中国宣布2月份原油进口量为1851万吨,前两个月累计进口量同比增长45.8%。
此外,1月和2月,超过60%的石化产品价格继续逐月上涨。在中国化工网监测的约70种石化产品中,1月份价格上涨68.7%,2月份上涨62.5%。在中石化协会追踪的178种产品中,1月份价格上涨了69.7%,2月份上涨了60.1%。
广东石油天然气商会石油产品部部长姚大明认为,成品油价格的市场前景是否会调整,取决于国际油价的“面子”。“上一次成品油价格调整处于峰值位置。连续22天的平均价格约为每桶78美元。最近,ma22的峰值接近这个峰值。价格调整是否成功,将取决于国际油价最近是否触及每桶83美元的关口。”
长城川业期货研究员董丹丹认为,随着夏季的临近,原油需求将会增加,但如果原油库存增加,油价可能会小幅下跌。
专家呼吁缩短价格调整周期
国内成品油价格最近连续四个月没有调整。姚达告诉记者,在这四个月中,国内成品油价格有两次下调的机会,但由于价格调整窗口尚未到来,国内消费者已经失去了两个月低油价的好处。
“去年11月油价上涨后,有两次ma22的价格在每桶74美元左右,达到了需求下降4%以上的水平。这两个时点是去年12月底和今年2月中旬,但没有调整,因为没有达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价格调整期。”
姚大明认为,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成品油价格调整机制的不完善。现行的22个工作日价格调整机制陷入了国际油价上涨、国内油价上涨、国际油价下跌但不能及时下调的尴尬境地。因此,他建议将价格调整机制改为即时价格调整或触发价格调整。
如何在近期调整成品油定价机制也成为两会的热点问题,业内人士纷纷呼吁缩短成品油定价周期。全国人大代表、中石化江西石油分公司总经理陈立果建议,进一步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将现行机制规定的调价区间缩短至10天。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高级顾问、中国能源学会副会长周凤奇也表示,将价格调整期缩短至15天更为合适。
标题:成品油价或两会后上调 消费者曾失去2个月低价福利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8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