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19字,读完约2分钟
近日,第一财经通过与宁夏卫视的战略合作,完成了借壳曲线。“财经”这个词又一次成为电视圈的热点。近两年来,内蒙古卫视推出了几个财经节目,湖北卫视制定了“搭建财经平台”的战略,央视二套正式更名为财经频道。中国的金融或经济渠道不少于100个,但从内容质量和市场运作来看,国内金融渠道仍是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
《财经》的蛋糕还没有变大
对金融渠道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甚至在去年金融危机盛行的时候,这种竞争也没有降温。胡紫薇转战湖北卫视担起财经脱口秀的重任,66岁的财经名人左安龙从湖北卫视转战央视财经频道,内蒙古卫视李南主持的新财富非凡之路的新亮相一度引起热议。
“与娱乐、社会民生、电视剧等相比。,金融节目的市场还远未饱和,而节目的价值和丰富性也大大提高了空的空间。”胡紫薇告诉《中国时报》,当务之急应该是让所有金融渠道都把蛋糕做大,然后再考虑该切哪一块,而不是在现有的盘子上竞争。
“现在说金融渠道是真正的火还为时过早。即使CBN的跨地区运营也不意味着金融项目的复苏。”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全国有近百个以“金融”或“经济”为名的频道,但许多金融频道和节目都脱离了真正意义上的“金融”,往往只是打着“金融”或“经济”的旗号做综合性的内容。
这与金融渠道的历史发展有关。据胡介绍,中国最早的“经济渠道”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而真正的“金融与经济”计划则始于20世纪90年代。李楠带领的团队于1998年进入财经节目圈,十年来基本尝试了各种形式的财经节目,包括首次将娱乐元素融入节目,首次制作财经访谈节目。然而,在中国,只有少数几个类似的团队拥有超过十年的金融项目制作经验,金融项目作为一个整体还处于起步阶段。
"对金融项目的深入理解需要时间来积累,而且是紧迫的."李南告诉记者,经过这么多年的奋斗,她和她的团队已经超越了描述财富兴衰等现象的初始阶段,现在他们的立场更多的是解释现象背后的逻辑以及人们应该对财富采取什么态度。
“金融节目不能只是教别人如何赚钱,而是分析和引导人类对财富的关心,一个节目和频道会有灵魂。”李南说。
专家指出,中国有激情和灵魂的金融项目和渠道太少,这也是市场没有做大做强的表现。上一页123下一页
标题:地方卫视争打财经牌 市场定位尚需细分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8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