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91字,读完约3分钟
中铝(601600)有限公司(简称“中铝”)正在进行为期三年的自我赎回。此前,这家前工业巨头未能收购力拓,并连续两年遭受巨额亏损。
2010年,中铝的经营目标是实现1800亿元的销售收入和35亿元的利润。在中铝总经理熊维平2010年的计划中,我们要确保公司在SASAC的考核中从C提升到B。
熊维平上任才一年,要从2009年逾40亿元的亏损中获利35亿元并不容易。肩负重任的熊维平正在从管理机制和结构调整两方面对中铝进行全面改革。
优势不再
以金融危机为分水岭,2008年前,中铝的利润连续两年超过200亿元,但金融危机后,随着有色金属价格的跳水,中铝的利润像过山车一样下跌。中铝副总经理吕友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08-2009年,中铝累计亏损120亿元。
2009年,虽然中铝年销售收入达到1420亿元,但企业亏损从年初的23户下降到8户,亏损从67.6%下降到22.9%,但全年仍面临亏损局面。
在1月份的铝板操作会议上,中铝总裁罗建川强调,氧化铝和电解铝企业的消耗和成本都在增加,控制亏损、增加利润的任务十分艰巨。铝加工企业订单仍然不足,亏损势头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在这方面,熊维平在2010年中铝工作会议上判断,铝行业以成本斗争为特征的低利润时代将会继续。全球铝产能过剩短期内不会发生根本变化,但长期内会影响铝市场走势。数据显示,中国金属铝和氧化铝的产能分别达到2000万吨和3000多万吨。
但熊维平表示,中铝面临的困难,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于自身体制和机制存在严重的结构性问题。
中铝的分析报告显示,新增产能大多为民营企业,体制合理、机制灵活、投资少、就业少、劳动力成本低、竞争力强。“社会产能过剩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的生产能力在社会总生产能力中的位置”。中铝内部人士表示。
据上述人士称,中铝的成本不仅高于外国巨头,而且与国内民营企业相比也没有竞争优势。
根据本报获得的数据,2009年,民营企业每吨氧化铝产品的全成本比中铝低41.6%,比电解铝低23.7%。在管理层面,中铝一般为4 ~ 5家,民营企业只有2 ~ 3家;从组织上看,中铝平均有31个职能部门和二级单位,而民营企业只有6 ~ 9家;就员工总数而言,中铝是民营企业的5 ~ 10倍;按人均劳动生产率计算,氧化铝和电解铝分别是私营企业的1/10 ~ 1/6和1/12 ~ 1/6。
熊维平说,这些差距最终体现在产品的完全成本和企业的经营业绩上。他明确表示,“亏损企业要限期扭亏。”如果不能在规定期限内扭亏为盈,领导班子要坚决调整,企业要坚决退出。公司不允许存在长期亏损的企业。”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标题:熊维平的中铝救赎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9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