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67字,读完约3分钟
自铁矿石谈判开始以来,进口现货矿的价格一直在稳步上升。日前,三大巨头之一的必和必拓单方面通知国内部分钢厂将谢场矿临时结算价格提高40%,谈判结果出来后,根据谈判结果“多退少补”。
必和必拓表示,如果钢铁厂不按此价格开具信用证,它将不会按约定供应谢场矿,钢铁厂只能按当前现货价格进口铁矿石。在这种强硬态度的背后,必和必拓的意图非常明显:人为抬高铁矿石谈判价格基数,拉高行业对铁矿石长协谈判价格的心理预期,最终抬高铁矿石长协价格,从中国钢厂获得巨额利润。
“钢厂不希望矿价太高。这使得国内钢铁企业被动接受“三高”模式(高成本、高价格、高利润)。兰格钢铁公司的分析师张林告诉《中国产经新闻》,我们的钢厂作为生产企业,利润非常低。近年来,特别是2003年至2008年上半年,国际铁矿石价格的上涨并不完全由供求关系决定,这背离了市场价值规律,是不合理的。
原因很简单:矿价和钢价是相辅相成的,矿价的上涨带动钢价的上涨,而钢价的上涨反过来又会推动矿价的上涨,最终的利润将全部流入矿山的腰包,而中国钢铁企业和人民将承担所有的风险和损失。
春节假期后,进口铁矿石价格暴涨,国际铁矿石协会谈判涨价基本已成定局。国内铁矿石贸易商对进口铁矿石运营的热情也得到进一步推动。目前,国外三大矿都热衷于灵活的定价机制,这使得现货矿价格创历史新高。
在铁矿石谈判的关键时刻,这种局面显然对中国不利。然而,宝钢钢铁出厂价的大幅上涨引发国内钢铁企业纷纷跟进,在一定程度上再次推高了铁矿石价格,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的不利因素。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中国钢铁企业应该以最快的速度融入国际市场,不断‘走出去’,走得越来越成熟和稳定。”张林认为,与日本海外参与矿业相比,中国的份额太小。因此,在海外股权参与方面,我国政府应该借鉴日本等国家的成功经验,少走弯路,积极实施资源导向的“走出去”战略。然而,效仿日本模式(日本是由贸易公司进口的,而中国也有声音建议成立一家矿业公司统一进口铁矿石)的前提是提高中国钢铁行业的集中度。
在钢材市场需求尚未启动的情况下,铁矿石现货价格被人为抬高,目标直指正在进行的铁矿石谈判。“春节过后,我们的钢材价格仍然喜忧参半,而且年后的交易量相对较低。”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的电话采访时,天津的钢铁贸易商有点无奈。
铁矿石价格回归理性的根源在哪里?张林认为,三大巨头都很强硬,要求40%的涨幅,我们必须努力实现矿石供应渠道的多元化。
“WISCO赢得了巴西矿山6亿吨铁矿石的权益;河北钢铁公司正在谈判购买巴西铁矿石,总投资60亿美元。这些消息无疑令人兴奋。”张林告诉记者,大型国有企业可以为其他企业树立榜样,率先利用国家财政支持投资外资矿山,通过出售股份或增资扩股等方式逐步引入民间资本,实现国有资本和民间资本的双赢。(李金玲)
标题:铁矿石价格何时理性回归?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2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