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94字,读完约4分钟
3月19日,巴西矿业巨头淡水河谷向中国钢铁企业提议,在2010年将铁矿石基准价格提高90%-100%。自2009年底以来,2010年铁矿石谈判有望从开始的10%上升到目前的90%-100%,这将使中国整个钢铁行业陷入困境,钢铁企业无路可退。
工业和信息化部表示,“使用大量铁矿石支持钢铁发展的风险正在增加。”在最近举行的“2010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春季报告会议”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对铁矿石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发出了明确警告。一段时间以来,国内对铁矿石的需求逐年增加,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2009年接近70%,比上年增长13个百分点,进口量占世界铁矿石贸易量的75%。
同时,中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相当突出。2009年,中国钢铁产能达到7亿吨。当年国内市场粗钢表面消费量为5.65亿吨,其中约3000万吨进入社会库存,实际消费量不足5.3亿吨。然而,产能仍在盲目扩张,2009年钢铁行业固定投资增速仍保持在20%左右。
按照目前的价格,如果铁矿石涨价40%,将会造成中国钢铁企业的实际损失,而海外三大矿山的报价将会上涨90%,甚至100%。根据中国钢铁协会2月9日发布的数据,2009年中国68家大中型钢铁企业利润达到553.88亿元,同比下降31.43%。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三大矿商的巨额利润。力拓2009年净利润同比增长33%,达到47.8亿美元;必和必拓今年下半年的净利润增长了134%,达到61亿美元;巴西淡水河谷公司第四季度利润增长15%,达到15.7亿美元。
尽管购买的铁矿石总量超过4亿吨,但中国人无法得到令人满意的“中国价格”。究其原因,这是由于各种复杂的因素造成的,如谈判主体缺乏统一性,过去谈判权力分散,导致巨大的谈判筹码未能发挥其应有的力量。国内铁矿石贸易商承认,这种尴尬局面不是短期的。有许多国内矿商囤积和投机。三大矿山不断提高要价。一些国内中小型钢厂寻求立竿见影的效益,并按照规定不打扑克就与矿山签订协议。外国矿山可以很容易地利用这种“混乱取胜”,这实际上是内外因素的结果。
业内专家表示,在铁矿石谈判和进口形势严峻的情况下,进口铁矿石的管理机构、相关资质和矿石流向都需要进行大刀阔斧的整顿。一些国内贸易商有外国投资背景,甚至为海外矿山服务,这极大地扰乱了进口秩序。同时,进口铁矿石的流向也是一个关键点。一些产能落后的企业仍在通过各种渠道获取进口矿石。
目前,中国有112家企业有资格进口铁矿石,实际进口铁矿石的企业有152家。为了整顿市场,我国应加强对贸易商进出口资格的审查,将贸易商的稳步减少作为稳定进口铁矿石价格的重要措施。要逐步结束中国铁矿石进口的混乱局面,形成中国铁矿石进口的新模式。
前几年的长期协议价格机制给大型钢厂带来了巨大的成本优势。如果实施提价,大型钢厂的成本优势将不复存在,大型钢厂将面临与中小型钢厂在现货市场竞争商品的局面。这将是对中小型钢厂的一次考验,也可能是一次重组。
如果矿业企业必须提价,中国钢铁企业只有两条路可走:第一,减产以减少矿石采购;第二,接受不合理的高价矿石将导致钢铁行业的大规模亏损,并将钢铁企业推向无路可退的境地。对此,业界也提出了一些“对策”,即实施“走出去”战略,通过海外参股、合资、控股等投资方式,在3-5年内逐步实现铁矿石自给。同时,更重要的是加快并购,淘汰落后产能,提高单个公司的主要效益。利润率的提高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吸收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的负面影响。
毫无疑问,只有通过企业间的并购,形成一批规模更大、实力更强的钢铁企业,才能真正提高“中国价格”的筹码,改变目前中国钢铁行业规模和地位严重不对称的局面。
标题:铁矿石涨价拷问我国钢铁业发展模式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9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