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13字,读完约4分钟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今年2月底,全国26个大中城市主要钢材(建材和板材)社会库存达到1809万吨,同比增长60%。这引起了一些人的恐慌,一些媒体把它比作一个“堰塞湖”,认为离钢铁市场的崩溃不远了。事实上,这并不全面,需要详细分析。
社会库存实际上是保证正常生产和流通的“蓄水池”。当当前市场供大于求时,水库水位上升;否则,它会下降。因此,总体而言,社会钢材库存大幅扩大,表明市场供应压力加大,市场难以上涨。
必须指出的是,在任何情况下,库存的增加都不是供应过剩的结果,当然,也不能得出价格必然下降的结论。
所谓社会库存必须包括生产企业的产成品库存、加工企业的原材料库存和流通企业的库存,包括入库库存和在途库存,而不仅仅是一些城市钢材市场的库存。他们之间有很大的不同。
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缺乏能够全面、准确反映钢材社会库存的权威统计数据。我们现在能做的是根据历史经验推断出一个所谓的“合理的社会存量”,即生产和流通正常运行所必需的社会存量。
什么是合理的社会钢铁储备?通过对现状的综合分析,可将其视为当年1.5个月的总产量,或合理的库存周转期为1.5个月。例如,2009年中国的钢铁总产量为6.9244亿吨,因此其合理的社会库存应为8656万吨。我们应该知道,在计划经济时期,人们曾经争取最好的社会库存,即三个月的年生产周转期。当钢铁库存水平在计划经济时期最高时,其库存一度占当前产量的50%,即库存周转期为6个月。
如果我们认为1.5个月的周转期,即8656万吨,是一个合理的存量,那么1800万吨的社会存量就真的不算什么了。当然,1800万吨的库存远远不能反映社会库存的全貌,实际库存数字要大得多。因此,我们不能偏信别人的意见,认为钢铁存量太大,变成一个“堰塞湖”,中国的钢铁市场将被摧毁。因为我们看不到真实社会库存的全貌。
当然,目前(甚至未来)很难完整准确地统计社会库存。因此,对当地钢材库存进行抽样调查,观察其波动情况,也可以成为我们监控钢材市场的主要参考。毫无疑问,上述26个大中城市的主要品种钢材库存同比增长60%,表明钢材库存确实大幅增长。尽管如此,这种增长并不可怕。
首先是比较基数的影响。去年的这个时候,钢铁市场正遭受金融危机。市场心态是现金为王,钢铁库存低于正常水平,这使得今年的库存比较基数较低。
第二,“赌博增加”因素的影响。受全球经济复苏和原材料价格预期上涨的影响,许多贸易商和钢铁消费企业普遍增加了钢铁储备,以利用机会获利,这导致今年流通库存增加。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告诉我们,库存的增加并不都意味着市场价格的下降。在许多情况下,库存增加越多,人们对市场前景就越乐观,这就越能表明市场前景是乐观的。当然,有一个临界点,很难继续下去。
一千万吨钢库存并不可怕,也不会导致未来钢铁市场的大灾难,原因就在于生产成本的强力支撑。这主要是由于铁矿石、焦炭、电力和物流成本的价格上涨。例如,在新的一年里,长期协议下的铁矿石价格涨幅将超过预期,有可能超过40%。为了消化成本增加的因素,钢铁企业只能提高出厂价,抬高整体市场价格。同时,钢铁企业较强的实物需求和较低的利润状况为价格上涨提供了基础。
正因为如此,人们对市场前景的信心是稳定的,即使库存暂时过大,也不会出现恐慌性抛售。相反,一旦价格大幅下跌,大量逢低买入的资金将进入市场,这将导致价格市场的稳定和复苏,下跌的时间不会很长,更不用说所谓的“长冬”。
标题:千万吨钢材库存并不可怕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9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