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03字,读完约1分钟
新华社呼和浩特3月26日电几年前曾在内蒙古自治区霍林郭勒市工作的王文近日回到这里时,感到十分震惊:空气中的烟尘消失了,街道和社区变得美丽整洁,员工的人均年收入接近3万元,高于他现在所在地区的水平。
“城市边缘的草原植被覆盖率很好。今年夏天,我会带我的家人来这里玩。”王文说。
霍林郭勒是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兴安盟和通辽市交界处的一个县级市,距周围较大的城市有数百公里,当地人戏称它为“十三不靠”。
然而,540平方公里的煤田面积和130亿吨的褐煤储量使这个偏远的地方闻名于世。中国五大露天煤矿之一的霍林河煤矿就坐落在这里。锡林郭勒草原,世界三大黄金牧场之一,也离它很近。
霍林戈最初的发展思想就像中国的许多产煤区一样,在发展火力发电的同时销售煤炭。然而,由于交通、运输能力和环境保护的压力,拥有10万人口的霍林郭勒市经济发展一度陷入低迷。
“早在五年前,国家的产业政策就促使我们选择了新的发展模式。”霍林郭勒市委书记龚炳祥说。
2005年,《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明确提出,要控制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的出口,促进国内产业升级,并明确鼓励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
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低碳”发展让中国草原煤城焕发生机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9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