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51字,读完约2分钟
中新社成都3月30日电成都市食品安全委员会29日晚公布了一份火锅餐馆名单,成都市13家火锅餐馆涉嫌使用“问题油”的事件告一段落。许多网民认为,在“覆盖”和“打开”黑名单之间的斗争之后,不仅仅是一份“纸质名单”应该摆在桌面上讨论。
从3月12日到29日,被称为“美食之都”的成都笼罩在“疑似使用地沟油的火锅店”的食品安全乌云之中。
3月12日,成都庞马烂火锅被曝接触地沟油,引起公众强烈抗议。1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发布了《关于严格防止废油流入餐饮服务业的紧急通知》。28日,成都多家主流媒体报道称,成都将对13家非法购买本车间加工食用油的火锅餐馆进行行政处罚,但没有公布具体的火锅餐馆名单。
相关部门对非法火锅餐馆进行了处罚,但没有向公众公布名单,因此“吉他背后还藏着半张脸”的行为立即受到了公众的质疑。
许多网民发帖称“使用地沟油的公司名单是保密的,这怎么能算是警告呢?”在食品安全问题上,政府必须以公共利益为重,及时公布具体的行政处罚信息,保护公民的知情权。
成都13家地沟油火锅餐馆的名单在网上广为流传,真假难辨。一些网民认为,如果名单不公布,公众将陷入普遍怀疑,所有的火锅店将被拒绝,因为违反13家火锅店。“不管是放走‘坏人’还是打垮‘好人’,都必然会造成额外的损失。”
迄今为止,针对涉嫌使用地沟油的火锅餐馆的讨伐已经演变成了一场关于相关部门食品安全信息披露内容“规模”和方式的辩论。
29日晚,成都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就金牛区谷峰香油车间非法加工销售“大丰麻油”和13家火锅餐馆非法使用“问题油”的情况举行吹风会,并通过官方口径公布了13家非法使用“问题油”的火锅餐馆名单。
这位官员在解释为何13家非法火锅店的名单没有及时公布时表示,由于调查和取证时间较长,在没有发现问题的情况下无法公布。
网民认为,政府部门应该想出一套完善的信息公开机制,而“在吉他后面还藏着半张脸”的行为只会让猜疑冲破公众的心理防线,造成“额外”的后果。完善的信息披露机制将使公众放心,减少对行业的损害。
标题:成都“问题油”事件“犹抱琵琶半遮面”引关注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0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