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57字,读完约4分钟

国际保险公司似乎越来越不适应“美丽”的中国市场:英国标准人寿减少了恒安标准人寿保险,加拿大永明金融减少了光大人寿保险,更糟糕的是,海尔纽约人寿保险公司的外国股东纽约人寿保险公司正计划放弃其所有股份。

全球人寿:坚守中国市场 增资海康人寿

然而,荷兰全球人寿保险集团准备在逆境中坚持下去。5月5日,全球人寿保险首席执行官亚历山大·韦纳戴斯(alexander wynaendts)访问北京。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他表示不会减持海康人寿的股份,并多次强调对中国寿险市场发展的信心。

全球人寿:坚守中国市场 增资海康人寿

海康人寿由环球人寿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分别投资50%成立,并于2003年5月取得营业执照。然而,在过去的三年里,它一直在下降,其市场份额从2007年的0.24%下降到2008年的0.21%、2009年的0.18%和今年第一季度的0.12%。

全球人寿:坚守中国市场 增资海康人寿

全球人寿保险集团成立于19世纪,总部位于荷兰海牙,目前在美国、欧洲和亚洲拥有20多个市场区域。魏南子于1997年加入环球人寿,并于2008年3月被任命为环球人寿首席执行官。

全球人寿:坚守中国市场 增资海康人寿

21世纪:一些合资寿险公司的外国股东降低了持股比例,使合资公司成为中资公司。你有这样的计划吗?

魏南子:环球人寿致力于长期业务,专注于选定市场而非新市场,我们在海康人寿的持股比例将保持在50%。最近,我们与合作伙伴中海油继续增加海康人寿保险资本的计划已获监管部门批准,总投资1.8亿元,将海康人寿的注册资本从14.5亿元增加到16.3亿元。

全球人寿:坚守中国市场 增资海康人寿

21世纪:我们看到海康人寿一年多来业务发展一直呈负增长。这几年的发展与你投资海康人寿的计划有没有差距?海康人寿保险成立已有7年。它要多久才能盈利?

全球人寿:坚守中国市场 增资海康人寿

魏南子:海康人寿近年来的发展与我们最初的预期是一致的。我们将考察许多指标,包括收入、利润、运营成本、业务结构等。

根据欧洲的情况,保险业需要7到8年才能实现盈利。海康人寿虽然取得了7年的营业执照,但在2003年成立之初就遭遇了非典。省级分行的真正建立始于2005年,我相信它可以在7到8年的运营中实现盈利。

全球人寿:坚守中国市场 增资海康人寿

《21世纪英文报》:你进入中国市场以来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魏南子:最大的困难是如何吸引和留住技术人才。因为我们非常重视对员工的良好培训,而受过培训的员工经常被其他公司挖走,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认为我们应该努力建立一个更好的团队,在未来创造一个更好的工作环境。

全球人寿:坚守中国市场 增资海康人寿

21世纪:目前,中国寿险行业普遍认为代理渠道可以创造更多的价值,而银行和团体保险渠道可能创造更低的利润。因此,一些希望转型的公司正在减少对银行保险和团体保险的投资。海康人寿保险计划如何?

全球人寿:坚守中国市场 增资海康人寿

魏南子:海康人寿自开业以来,采用了多渠道营销方式,包括代理、银行、代理、电话营销和团体保险。虽然集团保险和电话营销渠道开通较晚,五大渠道的保费收入相对较少,但我们的整体投资在五大渠道之间是平衡的,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全球人寿:坚守中国市场 增资海康人寿

21世纪:我们知道在金融危机期间,环球人寿也接受了荷兰政府的注资。你在哪里使用注资?金融危机给全球生活带来的最大教训是什么?

魏南子:是的,我们在2008年12月收到了荷兰政府30亿欧元的注资,但是根据当时的注资情况,我们一年就还了10亿欧元。当时,由于市场存在许多不确定性,未来也不可预测,政府注入了资金。我们收到的注资主要是为了满足意想不到的需求,没有特别的目的。

全球人寿:坚守中国市场 增资海康人寿

从金融危机中得到的一个很好的教训是,虽然全球寿险一直以来都有风险管理的良好体现,但基于市场发展的风险管理数据是200年一遇的事件,当这种事件在现实中不断发生时,就显示出风险管理的漏洞。

全球人寿:坚守中国市场 增资海康人寿

此外,在金融危机期间,资本市场已经连续六个月关闭,这使得我们在使用资金方面非常被动。我们将在未来储备更多的资本,不能向资本市场投入太多的资本。

全球人寿:坚守中国市场 增资海康人寿

此外,另一个经验是业务应该分散在世界各地,以避免业务过度集中造成的损失。

标题:全球人寿:坚守中国市场 增资海康人寿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1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