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25字,读完约2分钟
专家认为,在三大矿难中话语权是难以打破的;在加强中国资源勘探开发的同时,要注重资源战略,拓展海外渠道
几天前,铁矿石谈判再次陷入僵局。巴西淡水河谷(Vale)和日本钢铁公司已证实,铁矿石供应将按季度定价结算,必和必拓(BHP Billiton)也表示,它已与大多数亚洲客户达成“更短时间”的结算。要求坚持长期价格的中国钢铁企业正面临压力。
4月1日,由财新媒体和第一财经媒体联合发起的“首席评论”节目讨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作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中国总是受制于其他国家?我们谈判的弱点在哪里?长期发展应该采取什么战略?
联合金属网(United Metal Network)的铁矿石分析师杜威表示,中国成为需求最大的国家没有错,但它已成为三大矿商的谈判筹码。因为我们高度依赖进口矿山,所以不可能从任何一方停止供应。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表示,中国钢铁企业在谈判中的不同声音也是影响谈判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些中小企业绕过中国钢铁协会,与三大矿山的供应商谈判,为矿山增加芯片。
不过,李新创认为,目前三大铁矿石企业控制着70%以上的贸易量,任何组织都很难打破话语权。尽管商务部、新闻部和中国钢铁协会都表示要抵制短期价格,但市场是一种力量平衡,不能靠喊口号或发布文件来改变。
两位嘉宾认为,中国目前的铁矿石困境是历史上对产业链关注不够造成的。只有强化我们的战略,一方面,我们应该加强对中国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另一方面,我们应该采取多元化、多渠道、多方式的海外战略,不要过于集中在三大矿山。
关于新财年铁矿石长期协议价格的谈判始于去年11月,本应于4月1日结束。然而,谈判没有达成协议,而是陷入僵局。三大矿山要求的增幅分别为40%至50%、80%和90%。此外,三大矿山改变了长期价格的定价模式,要求短期合同与现货市场挂钩,而不是年度合同。巴西淡水河谷和日本钢铁公司达成的短期协议导致铁矿石价格上涨高达90%。中国钢铁企业被迫一步一步地裁员。
标题:铁矿石谈判尴尬求解:加强资源勘探 拓展海外渠道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1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