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99字,读完约3分钟
2008年2月18日,本报首次报道了二手车,并在第32版刊登了邝子平的文章《偷牛》,主要报道了祁鸣风险投资如何培育早期初创企业的二手车。在此期间,超过5家二手汽车线上和线下初创企业获得了风险资本。
随着中国每年汽车数量的增加,二手车开始流入交易市场。二手车在2008年和2009年遇到了什么机遇和挑战?是这次“快速公司”回访的关键词。
在二手车四年的发展历史中,只有初期的前三个月经历了商业模式的调整。当时,创始人姜维把二级车从一个分类网站变成了一个电子商务平台。
此后,二次车始终坚持线下和线上路线,并发展了标准车、同步拍摄和汽车汇通的业务。
自上次采访以来,二手车已经与逐渐成熟的大型汽车经销商合作,如帅切。正常情况下,标准车的周转率为40%,汽车经销商提供的车辆来源将达到60%。这部分业务带来二手车收入的1%到2%。
另一个同步拍卖业务开始了,这是基于中国二手车的巨大地区差价。例如,捷达在北京的销量比在上海高出13%。拍卖公司希望通过同步拍卖的渠道吸引世界各地的人参与拍卖,从而获得最佳的价格。
如果在某种程度上,标准车打破了牛的饭碗,姜维接下来想不到的是同步拍卖维持了公平报价的秩序。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一些地方,当地的黑势力经常影响公平报价,二次汽车业务部的人员已经看到现场的竞标者为了一辆车而绞尽脑汁。
多年来,这种违反标准的行为无法解决。在线拍卖联网后,它打破了这种可控模式,转而迎合拍卖公司的需求。
随着招投标和同步拍卖中大量真实交易数据的积累,这已经成为姜维的另一笔潜在财富:数据库。目前,二级车已经初步利用这些数据制作了一辆汇通汽车来收集汽车的价格供多方参考。
对姜维来说,这是一笔大生意。汽车经销商、消费者、保险公司、制造商和研究机构都需要这样的数据。当姜伟在美国的ebay上时,类似的交易数据库以数亿美元的价格被提供给欧美的专业组织。
经营二手车多年后,姜伟一直致力于平台的建设,但新的需求在他身边不断涌现。
由于个人购车者能力较弱,很多人委托姜伟买车。虽然姜维不想买车,但他开发了一项新服务——“请专家来看车”。第二次购车组织“孙师傅”看车,由第三方专业人员讲解车况,提供大致的价格范围供参考,推荐未来维修的地点,并收取200元整的服务费,避免了购车者的购车风险。
姜维并不指望这部分业务现在能大规模推广,只是一种尝试。二手车仍在开发智能手机等新工具,以帮助雇主监控汽车的使用,防止司机不加区别地报销油费。
自从上次接受记者采访以来,二手车的交易量每年翻一番。
"就交易量而言,它在国内遥遥领先."姜维说道。目前,大多数二手车进入的城市都能实现收支平衡。2009年,甚至有可能“发放奖金”。
然而,仍有许多事情需要担心。
在上海二手车市场交易中心,汽车经销商随处可见,甚至可以直接找到二手车呼叫中心的员工,给他们福利,并通过后者查询好车的来源。在一些类似的环节中,员工可能会为了个人利益将利润最高的汽车留给其他人。
对此,姜伟一直坚持二手车应该在网上设立自己的检测点,并且不为员工提供现场检测服务。
"整个事情很有趣,有很多花招."这让姜维养成了一个习惯。在考虑各种机会之前,我们应该始终考虑如何在新业务中管理好员工。
作为一名上海企业家,他仍然担心员工的稳定性。
“在这里工作了5年后,我买不起房子。(员工)回家乡买房子。我没办法,这确实是个问题。”姜维说道。
标题:二度车:业务翻番成长的挑战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3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