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41字,读完约3分钟

“我希望中国的工具公司能形成一股联合力量,在三至五年内走出去,使阳江的工具工业成为一个大规模的集团。”

他的行业历史悠久,但并不在古代的三十六条线之列,他的行业文化和经验被多次打破;

执掌阳江的第18子集团经历了从“三大支柱”到“一大支柱”的产业转型,目前在中国排名第一;

他说,刀剪行业“必须是家族企业才能做大”,而“做刀”是最适合自己的行业;

他是一个爱好者,收集了超过500,000张黑胶唱片和数百个顶级音频设备,并被著名的美国音频杂志主编罗伯特访问。哈利被称为“世界上第一个发烧友”。

李积回:做刀比做空调更复杂

李,的二儿子,阳江十八子集团第一代领导,现任总经理。他的企业年销售额超过3亿元,在中国极其分散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占据领先地位。

“小米加步枪”的创业之路

1983年,仍在阳江国营刀厂当技术员的李良辉,看到计划经济体制下国产刀具质量下降,有了创业的念头。他辞职了,并在那年创办了一个刀剪车间,这是阳江十八子集团的前身。

李积回:做刀比做空调更复杂

车间刚成立时,没有副主任,也没有车间领导。厂房面积不到100平方米,简单明了:2台压刀机、2台磨刀机、3台手动抛光机、1台淬火机和1台磨床。

当时,只有一种菜刀,在业内被称为“独一无二的口味和单方面的”——碳菜刀。这是一种传统的家用切割工具,从中国继承了几千年。不仅钢材陈旧,而且在制造过程中也没有翻新。

李积回:做刀比做空调更复杂

1987年,的长子李有为和次子李加入了作坊,家族企业初具规模。

他们彻底引进了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创造了自己的刀具品牌。经过几年的努力,小作坊已经生产出“飞球”、“刀王锋”、“切味”、“中国撇油”等产品品牌。为了提高产品认知度,他们将“十八子”与“李”同姓确定为统一的品牌名称,“阳江十八子”由此而来。

李积回:做刀比做空调更复杂

“不仅是广东阳江,还有全国,刀具的质量跟不上国际潮流。最大的原因是满足于所谓的‘传统工艺’,不注重改进,不注重科学。”李回忆说。

面对数以万计的国内刀具企业和德国“双日人”、日本“庄”和韩国“蜻蜓”等著名刀具企业,阳江十八子在混乱中奋力拼搏。

他们开发了中国第一台“淬火油热处理炉”,被中国著名热处理专家卢金德教授誉为“行业最高档次”;他们在1999年成功地让18个儿子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认证标准;他们“孵化”了一个年销售额超过2亿英镑、产值超过3亿英镑的工具王国。

李积回:做刀比做空调更复杂

中国的刀具被称为“北有王马子,南有张小泉”。如今,两个“老字号”中的一个破产了,另一个也不见了。成立不到30年的“阳江十八子”接过了行业的旗帜,领导了全国。

李积回:做刀比做空调更复杂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标题:李积回:做刀比做空调更复杂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3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