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37字,读完约3分钟

近日,新闻出版总署制定并完成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为我国新闻出版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具体的方向和措施。

资源偏国企 新闻出版大餐民营资本看得见摸不着

值得注意的是,《指导意见》第一次对非公有制资本参与新闻出版行业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即“引导和规范由个人和民间资本投资的非公有制文化企业提供内容、合作项目、充当国有出版企业”。一、部门等手段,有序参与科技、金融、教具、音乐艺术、儿童图书等专业图书出版活动。”

资源偏国企 新闻出版大餐民营资本看得见摸不着

早在2009年4月,新闻出版总署就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政策允许的领域。这次制定的《指导意见》对民营资本进入新闻出版业提出了更为具体的途径:内容提供、项目合作和成为国有出版企业的一个部门。

资源偏国企 新闻出版大餐民营资本看得见摸不着

结合近期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如《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中商业文化机构企业化转制和扶持文化企业发展的两个规定的通知》和《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为民间资本参与文化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资源偏国企 新闻出版大餐民营资本看得见摸不着

事实上,自2007年底以来,随着新闻出版行业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的并购与合作日益频繁。然而,在这个过程中,许多问题也暴露了出来。一个透明和公平的市场环境对于想要在新闻出版行业中占有份额的私人资本来说更为重要。

资源偏国企 新闻出版大餐民营资本看得见摸不着

可以看出,在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新闻出版领域的同时,一批大型国有新闻出版集团也在加紧筹备和组建。文化部开始培育重点文化企业,目标是打造中国出版传媒(601999)产业航空空母船。在这种背景下,社会资源的偏好倾向没有悬念。

资源偏国企 新闻出版大餐民营资本看得见摸不着

“我们不怕改革带来的行业竞争,但我们期待市场竞争,期待国有资产和民间资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京华时报》中文图书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大平曾承认,中国出版总收入为600亿元,其中近300亿元用于教材和教具,教材只能由出版社出版,禁止民营出版公司出版。此外,国有出版社有先征税后返还的政策,一些部委出版的图书有特定的审批渠道,但这些政策很难被民营出版公司所享受。

资源偏国企 新闻出版大餐民营资本看得见摸不着

“让我们为控股买单,但不要给我们主导地位。股份比例的限制是非常死的。”在民间资本参与出版企业股份制改革的案例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抱怨。与此同时,许多持有大量资金但不愿投资出版业的私人书商对此感到担忧。

资源偏国企 新闻出版大餐民营资本看得见摸不着

新闻出版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一个内容不断创新、贴近市场需求的自由环境。然而,原始出版单位固步自封,在内容和营销方面处处设限,这无疑抑制了私人资本的热情。

资源偏国企 新闻出版大餐民营资本看得见摸不着

一位私人出版商的话值得深思:“在书号和流水号不对外公布的背景下,对我们来说,我们必须与出版社合作才能生存。事实上,我们正在制作我们自己的内容,并在裂缝中拥有部分发行权。”

资源偏国企 新闻出版大餐民营资本看得见摸不着

新闻出版这一文化“大餐”似乎需要时间才能真正摆上私人资本的“餐桌”。

标题:资源偏国企 新闻出版大餐民营资本看得见摸不着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3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