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50字,读完约4分钟

13家中央企业决策失误、管理不善、违规经营造成的损失中,国有资产损失63.72亿元。相关企业正在采取措施挽回损失,初步确认28.42亿元无法挽回。去年,68家中央企业违规从事金融衍生产品业务,造成浮动净亏损114亿元。

谁为央企114亿巨亏负责

国家审计署近日公布了《2008年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发现问题及整改结果》,显示截至2009年11月底,已追回或返还挪用资金26.34亿元,并根据审计建议完善了1125项规章制度;审计发现的119起涉嫌违法犯罪案件线索移送纪检监察和司法机关调查后,31人被依法逮捕、起诉或判刑,91人受到纪律处分。

谁为央企114亿巨亏负责

竞争经济学的创始人、和谐社会概念的最早支持者之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韩德强在接受《时代周刊》采访时表示,中央企业问题并不是主流舆论认为的监管问题。

谁为央企114亿巨亏负责

损失是全国性的

在这些问题中,一组关于中央企业的数据非常引人注目。审计结果显示,13家央企虚报、瞒报利润和资产,因决策失误、管理不善和违规操作造成63.72亿元的损失。相关企业正在采取措施挽回损失,初步确认28.42亿元的损失无法挽回。

谁为央企114亿巨亏负责

广义的中央企业包括三类:一是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督管理的企业,其作用是提供公共产品;二是银监会、保监会和证监会管理的企业属于金融业;三是国务院其他部门或群众团体管理的企业。在中国,中央企业通常指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监督管理的企业。与其他国家相比,SASAC的监管范围相对狭窄。近年来,中央企业因垄断、巨额利润和重复投资失误而在中国受到广泛批评。

谁为央企114亿巨亏负责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李伟最近在《学习时报》上发表文章,披露目前有68家央企从事金融衍生品业务。截至2008年10月底,中央企业金融衍生品合约市值1250亿元,浮动净亏损114亿元。此外,26家中央企业自行在海外从事场外交易业务,且大多与交易对手私下签订“一对一”的非标准化合同,交易风险高,透明度不足。

谁为央企114亿巨亏负责

李伟还透露,在2008年6月至8月国际油价创下历史新高之际,东航集团、中航集团和中远集团与高盛、美林和摩根士丹利等海外投资银行签署了高油价期权合约,同时买入看涨期权和卖出看跌期权。合同签订后不久,油价迅速跌破商定的执行价格。这三家公司不得不将交易对手增加一倍。截至2008年底,赔偿总额相当于人民币8.06亿元(东航1.5亿元),赔偿后合同浮动损失仍高达人民币161亿元(东航62亿元、AVIC 68亿元、中远31亿元)。此外,AVIC向美林提供了一份价值2.4亿美元的信用证,作为其合同负市值的担保。

谁为央企114亿巨亏负责

李伟指出,一些国际投资银行的欺诈行为是造成重大损失的驱动力,但浮动损失和亏损一般发生在中央企业投资金融衍生品业务时。当然,我们必须首先从企业自身找到问题。中央企业应根据自身业务发展的要求,在提高风险控制能力的前提下,审慎、合理地开展金融衍生品投资业务。目前,国家只批准31家企业有资格从事海外金融衍生产品业务,其中16家为中央企业,大部分明显不具备直接从事海外衍生产品投资的资格和条件。

谁为央企114亿巨亏负责

中央企业仍然有更直接的问题。中国五矿邯邢局下属的河北省武安市两个铁矿,在尾矿库未验收和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情况下,非法排放尾矿浆,导致下游一家民营矿山企业被停水;随后,两家国有铁矿被分流排放尾矿,其中一家实际上将尾矿排放到附近的河道中,占用了河岸上的农田,严重污染了环境,附近的村民不断上访。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武安市政府有关部门的领导抱怨说,当地政府部门并非不知道五矿邯邢局下属铁矿非法排放尾矿的事情,但他们无法处理。“他们是中央企业,资金雄厚,不把当地执法人员放在眼里。”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领导人表示:“这需要新闻媒体加强监督。只有公开曝光后,才能引起上级领导的重视,解决问题。”。新华社所属的《经济信息日报》曝光其行为后,该公司不仅没有立即予以纠正,反而向相关媒体发表声明称,“经核实,发现该报道严重失实。”中国五矿邯邢矿务局既没有“非法排尾”,也没有“伤害企业、伤害人民”。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谁为央企114亿巨亏负责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3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