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11字,读完约3分钟

三年前,马雪征问吉姆·库尔特:你为什么邀请我加入?

tpg的创始合伙人真诚地回答马雪征:“因为我们需要了解中国市场、了解中国企业、并能立刻了解企业的人。”

这段对话呼应了吉姆·库尔特今年3月中国之行的一个细节。当时,他专门安排与联想控股董事长刘传志会面,讨论政府的公共关系和营销品牌推广事宜。

TPG本土化路线图

在进入中国近20年后,tpg突然发现有必要“自我调整”以强化自己的品牌。

这种"调整"并不完全来自竞争,尽管" pe "似乎一夜之间成了一个时髦的词,每个人都挥舞着旗帜大喊。

“我们认为,在中国进行良好的投资并变得更加本地化是当务之急。”例如,马雪征说,如果你想干预国有企业的改革,如果你不了解中国企业的发展和成功轨迹,不知道企业的管理遇到了什么困难,你怎么能做到呢?与本土人民币基金和国际竞争对手相比,tpg已经“落后一步”。

TPG本土化路线图

更重要的原因是宏观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政府和私营部门出现了新的长期投资趋势,“如新能源,如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艰难复苏中可能出现的投资机会。”如果tpg不调整,“它将在竞争中失败。”没人想看这个。

TPG本土化路线图

Tpg本地化

马雪征承认,她只是“让tpg更加中国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自她上任以来,tpg已“逐步将abc的投资者转移到中国,新团队的招聘也是面向本地人的。”

TPG本土化路线图

在记者采访的前一天,tpg刚刚讨论了人民币基金的话题。

Tpg的“转型”可以追溯到2004年,当时他们开始实践“小股本,强调合作伙伴关系”的增长投资。

TPG 2005年对联想的投资只是这一转型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Tpg仍需要一个经典案例作为其中国战略的品牌推广者,以证明tpg在成长期也能做好投资,“从而从整体思路和战略上改变中国合作伙伴对我们的看法。”

TPG本土化路线图

然而,“本地化”实际上一直在进行。从1994年先锋派新桥进驻开始,特别是1998年丹·魏健加盟后的12年间,以SDB为代表的一系列案例帮助tpg迅速打开了亚洲市场。2004年,新桥投资SDB。在这三年中,新桥在SDB的投资和转型过程是tpg美式嫁接中国现实的一次尝试。

TPG本土化路线图

基于过去12年的建设,tpg认为它能够应对今年夏天以来山逐渐衰落的局面。

6月初,丹·魏健从tpg辞职,尽管他将在tpg担任一段时间的高级顾问。外界普遍认为,丹·将继续留在tpg,之后tpg将为丹·的亚洲基金提供资金并共同投资,而山仍将“在三藩市午夜向戴维·邦德曼(david bonderman)请教投资经验”,后者被称为tpg的掌舵人。

TPG本土化路线图

尽管主流观点认为“山魏健在工作,做他自己的老板”,但仍有人认为他的离职与tpg亚洲战略的改变有关。

众所周知,丹·魏健擅长M&A,而不是目前tpg亚洲的主流“成长型投资”。这只是猜测。山魏健本人拒绝对此发表评论。这位pe明星投资者很少对自己甚至基金发表评论,但他在三个月前的一次采访中无意透露的一句话可以作为一个脚注:最近,我总觉得自己一事无成。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标题:TPG本土化路线图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4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