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29字,读完约5分钟
一石激起千层浪。
6月10日,受广东省即将发布的led照明行业规划的影响,浙江阳光(600261)、大足激光(002008)、雪莱特(002076)等led概念股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
《广东省led照明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指导全省led照明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布局,形成多个大型led工业园区,力争到2012年实现全省led产业规模1000亿。
Led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已经遍地开花。一方面,政府渴望吸引投资和优惠回报;另一方面,这是对专利、成本、标准等的冷市场测试。中国led企业正处于夹缝中,在冰天雪地的环境下摸索着自己的发展道路。广东佛山市南海区的led产业只是一个小小的缩影。
政府援助
2003年,中国启动“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在“十五”期间,共投入1亿元引导资金,逐步形成以广东、福建、江西、上海为代表的led产业集群。其中,广东led产业规模多年居全国首位,拥有2600多家led企业。深圳、东莞、广州、江门等地相继出台了相应的led产业规划,希望能在浩浩荡荡的led盛宴上分一杯羹。
南海也不例外。2009年,南海区政府部门提出建设光电产业社区,聚集更多的上下游企业,形成具有南海特色的led照明产业链。佛山市南海区市长邦民认为,南海原有的照明和照明产业的基础是其发展光电产业的优势。"南海的人力和土地成本比深圳和广州更具优势."
为了产业升级和公司发展,广东赵信集团董事长梁凤仪最终决定退出传统的制鞋和家具行业。最初,赵信的工业包括电子、金属、制鞋、房地产、家具等。,而led是一个全新的业务,这意味着积累的人才储备不能使用,它还涉及到员工的各种利益,这是极其复杂的。它也是一个“中途和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也有同感。“我们的员工都很年轻,有些已经90多岁了,所以我们还设立了一个休息室,让他们可以打电话给朋友聊天。”
上个月,陈强的公司搬到了离工业区不远的田汉科技城。在100多平方米的生产车间里,工人们坐在三条10米长的装配线上,忙着焊接生产线,而隔壁的市场部仍然空无一人。
“我们仍然关注老客户。下个月人员完成后,我们将开始新的营销计划。虽然led灯不能完全取代节能灯,但它们绝对是未来的发展趋势。”陈强说道。
然而,有佛山照明(000541),一个著名的企业在中国,有雪莱分公司,一个上市公司。赵信的立场似乎有点尴尬。
市场挑战
然而,不是每个人都能抓住政府抛出的橄榄枝,而成本是led产业的第一道门槛。与普通节能灯相比,led灯的成本平均高出五到六倍。
“即使有政府补贴,价格仍然比现在的传统灯具贵。你怎么能这样去普通人的家?因此,许多传统照明公司无法扭转颓势。”梁凤仪表示,芯片是整个led产业链的主要成本和利润,但多年来一直被欧司朗、格力和飞利浦等外国制造商垄断。虽然国内led企业很多,但主要集中在下游包装检测和应用领域。一旦上游制造商有麻烦,下游将变得非常被动。
梁凤仪说,原来的1500万台机器,因为在中国有更多的led公司,供应短缺,它突然上升到1800万台。“他们(上游厂商)知道我们在中国做实验,正在搞很多基地,广东基地、东莞基地、江西基地都在赶这一块,所以他们很快就涨价了。”
陈强说,随着越来越多的照明公司转向led照明,企业开始转向更便宜的大陆和台湾制造的芯片。“一般来说,外国led芯片大约15元,而目前大陆和台湾制造的芯片只需要5元。”陈强表示,通过改用台湾制造的led芯片,芯片成本可以从总成本的60%降低到40%,而市场上led芯片和硬件的价格每年都在下降,但与普通节能灯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现在,上游产品的高成本导致我们公司的最终销售价格很高。因此,政府也在大力推动芯片生产。国内有很多基地,希望降低成本,让led灯真正走进千家万户。”梁凤仪认为,中国企业攻击led芯片制造的风险非常高。“外国已经做了几十年,它仍然是一项国际垄断技术。中国的led企业必须首先面对国际市场禁止制造芯片的禁令。如何突破,这是我们目前考虑的问题。”
目前,我国有26个led行业标准,但都是针对通用的led标准和照明标准,很少涉及led行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工艺流程和关键性能。相应的指标也缺乏测试方法和标准,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led和照明器具的标准体系。
陈强告诉记者,led公司面临三大市场挑战:专利、成本和标准。led的入门门槛不高,但要发展好并不容易。“自从去年开发led以来,我们只是购买了机器。它花费了数百万美元,而且发送给客户的样品成本还没有包括在内。”
“其他人问我去年卖了多少。我不能说1亿元。他们已经很惊讶了。事实上,每个人都在战战兢兢地经营这个行业,因为我们是一张白纸。”梁凤仪说。
标题:LED南海生存实录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4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