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91字,读完约3分钟
阿胶诈骗案引起了社会对阿胶产品的不信任,国内阿胶生产巨头东山东阿阿胶感到委屈。“这都是因为太多的名气造成的。一位企业负责人说:“说到阿胶,就是东阿胶。”通过对阿胶欺诈案的研究,行业欺诈由来已久,行业整顿势在必行。
行业欺诈由来已久
近年来,在利益的驱使下,假冒伪劣阿胶的小工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从生产和销售假冒阿胶的窝点来看,造假者利用皮革下脚料和牛皮制作阿胶,严重扰乱市场,损害消费者健康。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发言人李师中表示,仅2008年以来,山东、河北、沈阳、河南等地就查处了40多个假冒伪劣窝点,假冒阿胶近3000吨,查处假冒侵权案件总额超过3000万元。
针对近日曝光的阿胶造假事件,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科技部现代中药科技产业基地建设专家组组长张伯力向记者表示,监管不严不足为奇,行业内企业混杂,事故不可避免。一些小企业有不合格的饲料,以次充好,假冒伪劣,这玷污了阿胶品牌。
早在2009年4月,张伯力在山东考察时,就非常担心东阿县的许多小企业生产阿胶。这件事让他的担忧成真。
驴皮原料日益稀缺
欺诈盛行的背后是驴皮原料短缺的现实。近年来,阿胶的市场需求每年增长30%。另一方面,阿胶的主要原料驴皮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短缺。由于农业机械化的普及,我国驴存栏量正以每年3.5%的速度下降,驴皮价格也日益上涨。牛皮和马皮等废料的价格约为每吨2300元,相差数倍。在这种情况下,个体企业利用牛皮和马皮下脚料生产阿胶已成为普遍做法。
据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秦玉峰介绍,目前,仅东阿阿胶在阿胶行业就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13个驴养殖基地,带动了驴养殖基地及周边驴存栏数增长20%以上,为公司阿胶生产提供了原料保障,占全国驴皮原料的90%。公司提出“肉中求皮”的原料发展战略,以调动农民饲养驴的积极性。
东阿阿胶投资2亿元发展驴产业。经过多年努力,初步建成了集科研、饲养、回收、屠宰、加工、管理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原型,形成了“政府、科研、企业、农业、工商”的驴产业发展格局。
呼吁行业监管
据记者了解,卫生部此前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对包括阿胶在内的药食两用产品做出了具体规定。然而,一些假冒企业打着药食同源的幌子,假冒伪劣销售阿胶。
科技部国家秘密科技项目中药审评专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基本药物审评专家金世元告诉记者:“有些阿胶产品是食品,不受药品监管部门监管;因为它是食物,所以质监部门不管它的疗效如何,都不问它是驴皮、马皮还是杂皮。假公司抓住了这个监管漏洞。”因此,完善行业监管迫在眉睫。
张伯丽建议,东阿阿胶已实施的驴皮特征dna和特征肽的鉴定方法、阿胶产品中重金属铬的检测方法等企业质量内控标准应升级为国家药典标准,以依靠科技手段防止假冒阿胶危害人体健康。同时,要改变行业小、散、乱、差的局面,提高行业集中度,避免行业恶性竞争。
许多专家建议,政府部门应遵循价值和市场规律,对真正稀缺的药材实行特殊保护政策,如具有特殊文化和地理背景、独特地下水、特殊技术和优质原料的东阿阿胶。中药材应按地区命名,如东阿阿胶、周口阿胶。
标题:阿胶“以牛代驴”造假由来已久 专家呼唤加强监管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4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