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77字,读完约3分钟

6月6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每周质量报道》披露了一些企业利用牛皮、马皮下脚料等劣质原料,冒充驴皮制造假阿胶的内幕。由于驴皮原料短缺,个别企业不惜以牺牲消费者健康为代价,用牛皮和马皮代替驴皮,价格相差几十倍,以实现利润最大化。这些害群之马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损害了整个阿胶行业的利益。

标准缺失 “假阿胶”事件或加速阿胶产业调整

随着媒体的曝光和相关部门的迅速处理,“阿胶假”事件的影响开始显现。消费者对阿胶产品心存疑虑,市场销量大幅下降;面对众多品牌的阿胶产品,经销商们不知所措;大多数中小企业处于停产状态;行业主管部门对阿胶标准的制定尚无定论。与人参、鹿茸同名的三宝之一的阿胶,自诞生以来陷入了最大的危机。

标准缺失 “假阿胶”事件或加速阿胶产业调整

标准缺失

"今天阿胶之所以混乱是因为缺乏标准是罪魁祸首!"行业分析师指出。

首先,确定阿胶的“药食同源”。2002年2月28日,卫生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将阿胶列为“药食同源”的“药食同源”项目。因此,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的药品中使用了10种阿胶药品,各种规格的阿胶食品和保健品也应运而生。

标准缺失 “假阿胶”事件或加速阿胶产业调整

"同源药物和食物的错位可以说为阿胶欺诈奠定了基础."山东福窖集团总经理杨福安说。阿胶为药品,药典中有相关标准规定。但是,作为一种食品和保健品,目前还没有国家标准,现行的食品标准都是由企业制定的,食品中含有多少阿胶,企业自己说了算。

标准缺失 “假阿胶”事件或加速阿胶产业调整

其次,“药食同源”也带来监管问题。从这起“阿胶欺诈案”来看,欺诈主要集中在阿胶保健品和食品上,应由质监部门进行管理;但是,造假的原料是阿胶,应该由药品监督部门管理;同时,工商执法部门对欺诈事件也有管理权。由此引发的监管问题不言而喻。

标准缺失 “假阿胶”事件或加速阿胶产业调整

对于阿胶行业而言,解决标准难度是真正切断“阿胶欺诈”利益链条的关键。

行业调整

分析师认为,“阿胶欺诈”是个体小作坊中的个体现象,不会影响整个阿胶产业的健康发展,但会加快阿胶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优化阿胶产业结构的进程。

标准缺失 “假阿胶”事件或加速阿胶产业调整

山东福窖集团是中国第一家阿胶企业,位于济南市平阴县东峨镇。它是中国最大的阿胶产区之一,与阿胶县同名。他们认为,就产业结构而言,“坏事”有利于产业链的优化组合。

标准缺失 “假阿胶”事件或加速阿胶产业调整

例如,在高端领域的阿胶丸,它仍然是世界的福胶和东加。驴皮作为阿胶的核心原料,主要由这两家企业控制。在保健品和食品方面,随着“阿胶假”事件的市场教育,消费者将更倾向于大品牌。因此,品牌集中度增加,劣质产品和中小品牌很难有市场空空间。

标准缺失 “假阿胶”事件或加速阿胶产业调整

就企业规模而言,我国阿胶企业大多为中小企业,不利于行业竞争力的整体提升。淘汰一些落后企业实际上为管理规范、竞争力强的阿胶企业的扩张铺平了道路,为阿胶进入国际市场创造了条件。

标准缺失 “假阿胶”事件或加速阿胶产业调整

事实上,张之路阿胶龙头企业的扩张已经开始。据杨福安介绍,山东福窖集团正在建设“中国阿胶文化园”,目前已经完成规划。预计2010年完成项目一期,申请国家工业旅游示范点。与此同时,福交的国际化战略也已经启动,已有10多个商标在新加坡、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注册。

标准缺失 “假阿胶”事件或加速阿胶产业调整

业界普遍认为,在“阿胶欺诈”事件后,阿胶市场将很快从“无序竞争时代”进入“垄断竞争时代”,阿胶产业发展的“春天”即将到来。

标题:标准缺失 “假阿胶”事件或加速阿胶产业调整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4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