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02字,读完约3分钟
造船-航运-修船-拆船是一个完整的循环产业链。作为世界上主要的航运国家,中国拥有大量的远洋船舶。中国有3300多艘悬挂中国国旗、实际由中国控制的远洋船舶,船队规模居世界第四位,修船拆船能力也居世界前列。拥有如此庞大的航运产业链,各个环节的调整都会影响到航运业的发展。
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上的旧船很快就报废了,有些货船甚至提前淘汰了。拆船业迎来了新的高潮。中国拆船业在迎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许多挑战。例如,我国拆船企业业务简单、利润低,大量非法拆船造成无序竞争,拆船制度存在漏洞,拆船流量大,成为制约我国拆船行业健康发展的瓶颈。
“规范拆船业的发展,是协调和解决当前造船市场与航运市场供求关系的重要措施之一。”中国拆船协会常务副会长谢德华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说,拆船业的发展如果只解决拆船过程的控制,关键是解决如何联合运作造船、航运、修船、拆船的循环产业链问题。
对此,谢德华建议,政府应搭建政策平台,促进产业链各环节有序运行。同时,一系列要素应该标准化。他对记者说,《国际拆船公约》实际上贯穿了造船、航运、修船和拆船的产业链,是由各种要素串联在一起的。它规定,有害物质清单必须在船舶建造之初标明并提供,以便从源头提供后,造船企业将其提供给航运公司(航运公司)。如果船公司在使用过程中有问题,那就很清楚了:出现了什么问题,使用了哪些原材料,这些材料中哪些是有害物质;最后,拆船企业可以注意在拆船过程中应该避免哪些问题。通过这一系列要素的规范化管理,可以实现整个产业链的循环有效发展。
目前,虽然国家已经制定了船舶工业的调整和振兴规划,大量的旧船将退出航运市场,但国内拆船企业仍然心存疑虑和无奈。拆船企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曾告诉记者,拆船企业目前的税收负担太重,企业在收购国内废船时很难获得进项增值税发票。
在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拆船企业的税收负担与其承担的风险不相称。船舶拆解具有安全环保投资大、采购资金量大、拆解周期长等特点,极易受到下游市场变化的影响。
谢德华认为,拆船行业也受到对报废船舶处置缺乏监管的影响。例如,在一艘船被宣布“死亡”后,该国没有根据程序或规范进行有效处置的明确强制性规定。受利益的驱使,废船被卖给非法拆解渠道是一个严重的现象。
船主们经常注意从废船销售中获得的利益,船会卖给给更多钱的人。这就导致了一些不合格的非法拆船队伍,他们购买废船,只是找个地方拆船,这就导致了拆船市场上的“恶钱赶好钱”现象。
对此,谢德华建议,要用经济手段调动这些产业链中企业的积极性。如税收政策、财政补贴和专项资金等,来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产业链各环节的循环发展。
标题:打造完整循环产业链 船业转舵寻机图霸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5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