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50字,读完约5分钟
56岁的王振堂正处于职业生涯的巅峰:自2005年被提升为宏碁董事长以来,这个台湾品牌已经在他的手中先后超越了东芝、联想和戴尔,成为仅次于惠普的全球第二大个人电脑制造商;因此,王本人在2010年被《时代》杂志评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100人”之一。
很难想象,这位精力充沛、目光炯炯的董事长,在谈到崛起的地方时会笑。2002年前后,他如此沮丧,以至于对公司创始人史说:“我要和你一起退休。”当时,宏碁刚刚将品牌和贴牌生产分开,在全球市场几乎没有影响力。由于忽视原始设备制造商和无法装运货物,它的士气也非常低落。
但现在,宏碁是全球增长最快的个人电脑制造商,即使是全球经济危机也未能阻止其爆发。2009年,其收入同比增长25%,创下179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出货量增长了29%,远远超过了5.2%的行业平均增长率,至少是其他竞争对手的两倍。许多研究机构的各种数据正见证着宏观经济不可阻挡的上升趋势。在竞争激烈、利润微薄的红海市场,宏碁出人意料的快速崛起是过去几年最大的话题之一。
回顾过去,它掌权的标志性时刻是2007年8月和2009年第三季度:首先,它以7.1亿美元收购了美国第三大个人电脑制造商gateway,一举超越了联想,然后不知不觉地在全球笔记本市场与惠普平起平坐。
“我过去认为要花很长时间(才能赶上惠普)并努力工作。在数据出来之前,我一直希望能有两到三个百分点的差异,但后来发现只有0.2个百分点。”王振堂回忆起《全球企业家》中的情形,毫不掩饰自己的兴奋。根据gartner的数据,2009年第三季度,惠普和宏碁分别占全球笔记本市场的21.4%和21.2%;与此同时,高德纳(gartner)和国际数据公司(idc)的数据都显示,宏碁在全球个人电脑市场的份额超过了戴尔,在本季度升至第二位。
如果我们说我们超越联想是因为收购gateway立即扩大了其规模,那么为什么宏碁要超越戴尔,与惠普只有一步之遥呢?
从表面上看,宏碁的成功在于通过零售渠道销售更多的消费类笔记本电脑——2009年,笔记本电脑占其3850万发货量的80%。在这背后,宏碁将抓住绝佳的机会实施完美的战略:利用消费市场超越企业市场和笔记本市场,走向台式机市场,以高性价比的产品赢得主流消费者。
宏观策略的最好注脚无疑是上网本。这一在2008年至2009年间非常受欢迎的市场最初是由华硕发现的,华硕是台湾“双A”中的另一个“A”,但最大的赢家无疑是占据全国1/3市场份额的宏碁。上网本“刚好够用”的概念,很好地契合了师提出的“价廉物美,傻瓜模式”的pc产业发展趋势。此外,毫不奇怪,宏碁在这一领域战无不胜,并抓住机会占据上风。
另一方面,它的对手:惠普反应缓慢,因为它担心上网本会侵蚀笔记本电脑业务,并错过了个人电脑行业罕见的爆炸性增长机会;与惠普一样,戴尔也在努力向it服务转型,同时在消费市场发挥自己的优势。然而,在短期内,很难改变商用电脑是商业核心的局面。2009年,由于经济危机,企业用户的出货量下降了10%;在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后,联想的整合仍不完善。在经济危机中,联想陷入困境,退守中国市场,等待反击的机会。
从第五名、第四名、第三名和第二名一路走来,宏只剩下一种可能——成为世界第一。
这样的猜测自然是愿意相信的,也是石毕生的夙愿。
史在1976年创立宏碁时,台湾的it制造业已经具备竞争力,但缺乏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品牌。1987年,宏碁将其品牌正式命名为“宏碁”,并成为台湾首批走向国际的独立it品牌之一。从那以后,在过去的十年里,它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工厂和合资企业,并在世界各地上市,一次是在斯特姆隆德朗。然而,国际化之旅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间经历了几次重大投资损失。1999年,宏碁在国际化方面遭遇了最大的挫折:在几次交易后,它别无选择,只能退出美国零售市场。幸福和不幸相互依存。进入21世纪后,宏碁呕心沥血,在压力下进行了“二次重构”,并利用新的分销模式逐步打开了欧洲市场的局面,为以后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和首席执行官蒋?吉安弗兰科·兰奇的路线图是:2010年,笔记本电脑出货量将增长35%至40%,超过惠普,以更高的利润率巩固企业服务器市场,并以中小企业为主,总收入200亿美元;在2012年,收入上升到300亿美元,在2012年或2013年,它成为全球个人电脑行业的真正国王。
路线已经选定,现在只剩下一个悬念——宏基能按时甚至提前完成通往全球个人电脑宝座的最后一条路吗?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标题:宏基的王牌 在变局中寻找机会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5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