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63字,读完约3分钟

日前,德勤中国与中国冶金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研究报告称,中国钢铁企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成本压力,国内前20家钢铁企业的利润率已跌至2000年以来的新低。未来,成本控制和效率提高将成为中国钢铁企业的长期努力方向。与此同时,德勤还预测,随着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和一些钢铁生产商自给自足需求的扩大,它可能会促进上游地区更多的整合活动。

钢企突围“三板斧”:控本、重组、创新

中国钢铁企业在控制成本和提高效率方面潜力巨大

德勤中国制造和钢铁行业主管杨颖表示:“中国钢铁企业在全球钢铁行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就2009年粗钢产量而言,中国占全球总产量的近47%,达到5.7亿吨。然而,中国钢铁企业在世界钢铁市场的影响力仍然较弱。粗放经营是影响其竞争力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国钢铁企业有必要长期努力实施精细化降本增效和利润管理,培育内部实力,积累长期竞争优势,成为世界级企业。”

钢企突围“三板斧”:控本、重组、创新

德勤中国企业管理咨询服务公司(Deloitte China Enterprise Management Consulting Services)的全国管理合伙人施能自表示,尽管2008年第四季度至2009年,国内前20家钢铁企业的平均税前利润率继续恶化,但在2009年,它从2007年的6% ~ 7%降至2000年以来的新低2%。“还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全球主要超大型钢铁企业的平均税前利润率为-3.9%,但仍有国际先进钢铁企业的税前利润率达到10.1%,远远领先于中国的最佳水平。”

钢企突围“三板斧”:控本、重组、创新

“这表明,外国钢铁企业的竞争优势仍在继续。即使这些国际钢铁巨头在短期内遭遇挫折,凭借其成熟的成本和利润管理,随着经济的逐步复苏,它们也必将给中国钢铁企业带来新一轮更加激烈的竞争和挑战。在这种情况下,精细化的成本降低和利润管理已经成为大多数中国钢铁企业需要长期努力的方向。”施能自这样建议。

钢企突围“三板斧”:控本、重组、创新

该报告显示,中国钢铁企业有潜力通过改善管理措施来控制成本。例如,调整和优化业务模式可以节省10% ~ 30%的成本结构;集中采购、建立共享服务中心、R&D中心或进一步合理化化工厂布局可以改变集团管控模式和下属企业的组织结构,带来10% ~ 25%的成本优化。突破纵向并购、精益生产、生产设备效率等运营效率环节,可以直接增强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降低加工成本40%,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降低人工成本5% ~ 10%。

钢企突围“三板斧”:控本、重组、创新

杨颖说:“面对经济复苏的巨大挑战和机遇,钢铁企业的变革是不可避免的。变化的程度将取决于企业面临的压力和自身的需求。德勤建议,中国钢铁企业应制定有效的成本和利润管理计划,综合考虑短期、中期和长期因素,使企业短期和长期受益,从而产生比强行削减开支更大、更持久的效果。通过精细化的成本和利润管理,中国钢铁企业可以不断增强实力,在参与全球竞争的过程中变得强大。”上一页123下一页

标题:钢企突围“三板斧”:控本、重组、创新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6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