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68字,读完约4分钟

问题疫苗事件后,全国疫苗流通管理系统陷入困境。

5月中旬,河南省部分疫苗企业向省内多个部门投诉,今年年初河南省公布的2010年二类疫苗招标政策存在歧视。根据省级提价政策,如果疫苗接种站通过疾病控制渠道购买疫苗,他们将获得更高的利润反馈。这项政策变相挤掉了疫苗企业的生存空间。

疫苗管控两难

无独有偶,今年3月底,即疫苗事件曝光后,湖北也适时推出了“2010疫苗新政”,要求全省二级疫苗统一招标、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管理,减少了县市的随意性。

疫苗管控两难

种种迹象表明,疫苗流通领域的市场化探索已经逐渐停止,如何控制疫苗成为一个新的命题。

一篇空的文章?

今年6月1日是国务院《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34号)实施五周年。一位疫苗制造商的负责人开玩笑地说,“为什么?你还想纪念它吗?”

疫苗管控两难

事实上,在五岁生日到来之前,《条例》将面临一场名存实亡的危机,开始“纪念”也不过分。

五年前,该条例刚一颁布,市场就给出了强烈的预期。一些媒体甚至称赞中国疫苗市场将完全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制,疫苗分销渠道将发生巨大变化。

疫苗管控两难

《条例》第十五条明确规定,“疫苗生产企业可以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疫苗接种单位和疫苗批发企业销售本企业生产的第二类疫苗。疫苗批发企业可以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疫苗接种单位和其他疫苗批发企业销售第二类疫苗”。

疫苗管控两难

允许药品批发企业经营二类疫苗被认为是敲响了结束疾病控制系统对疫苗流通垄断的号角。

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就像医疗系统一样,疾病控制系统也享受着干旱和洪水的生活。然而,随着国家对医疗系统投资的逐步减少,疾病控制和防疫部门不得不为市场筹集自己的资金。上述疫苗公司的负责人介绍说:“从那以后,疾病控制系统的生存状态一直依赖于二级疫苗,这是他们唯一的利润点。”

疫苗管控两难

二类疫苗是国家免疫规划之外的疫苗,接种者需要付费,因此各类防疫站都大力推广。特别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犬只饲养量的增加,狂犬病疫苗已经成为当时和现在的紧俏商品。像那个时代的许多商品一样,疫苗经销商开始出现在市场上。

疫苗管控两难

国药集团高级研究员甘对记者说:“苗人贩子的说法就是从这里来的。与毒贩不同,空苗族毒贩的利润更大,因为疫苗价格中隐藏着更多的灰色地带。”

第一轮统购统销应运而生。2000年,广东省卫生厅下发文件,规定全省各地疫苗由省疾控中心统一向生产厂家采购,逐步供应到市、区、县疾病控制系统,率先建立高度集中的管理体系。

疫苗管控两难

2005年《条例》的颁布只是打破这种垄断的一次尝试,但实际实施效果却令人惊讶。

华兰生物(002007)驻京办主任杨勇告诉记者:“疫苗流通是一种区域性做法。至少在北京,没有流通企业参与。我们所有的产品都直接供应给北京疾控中心。”

疫苗管控两难

国药集团于2006年6月9日获得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获准经营二类疫苗。作为中国最大、最规范的流通企业,甘告诉记者:“国家控制参与疫苗流通的很少。去年中生集团并入国药集团后,才开始提供一些服务,但仅限于从企业转移到疾病控制。系统的流程。”

疫苗管控两难

江苏省领先的医药经销商南京制药(600713)也遭遇了这样的尴尬。在2006年4月25日获得疫苗业务资格后,很少有人参与。南京制药副总经理姜晓军表示:“从传统意义上讲,疫苗接种站是疾病控制系统的下游,而外部企业可以参与的空空间非常小。如果他们不让你做,他们能做什么?”

疫苗管控两难

上述疫苗企业负责人透露了一些内幕消息:“药品流通企业通常与药品监管系统关系密切,但疫苗由疾控系统管理,两个机构属于卫生部门,地位相同。因此,很难统一彼此。”

疫苗管控两难

然而,为了不得罪疾病控制系统,生产企业往往不认真。上述负责人表示:“我们的产品从来没有通过代理商交给疾控部门。我们不会为了增加利润而与代理商合作。”

疫苗管控两难

迄今为止,关于市场自由化的规定实际上已经成为大多数市场的一纸空文本。上一页123下一页

标题:疫苗管控两难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6612.html